据自媒体“风芒能源”报道,近期,四子王旗境内牧民向当地人民政府呈交《关于600万千瓦风电征用草场问题的诉求》(下称《诉求》),认为乌兰察布风电基地项目对草场征用的补偿标准太低,对牧民的长远实际经济补偿和安置没有作出合理安排。
风力发电存在问题风力发电相对于火电来说是更为清洁的能源,但是目前来说风电、水电乃至核电依旧对环境有着不同程度的伤害。
水电设施的建立会对流域内水生物的繁殖和生存造成威胁,核电一旦泄露不堪设想,而风电,也有其缺点。
风电桩的设立会对上空鸟类造成干扰,而且周围的植被会日益退化,而且农田里如果有风电桩,会导致无法使用大型机械来播种收割。
风力发电最初是为了火电供给难以达到的地方有电可用,后来逐渐作为清洁能源被重视发展,目前我国陆上风电已经成熟,正在大力发展海上风电。
风电真的有必要吗?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实际上现在我国风力发电确实面临着“弃风”严重的尴尬境地,弃风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
也就是说对生态有一定影响的风电设施修建好以后却没有发挥作用。
风力发电不必急于占用草场当下,风力发电的占比依旧不算非常高,需求也不算大,弃风问题也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这种情况下风力发电应该尽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和对生产的影响。
风电设施的建立并不应该在首位,风电完全可以再等一等,等海上风电进一步发展完善,而不是一味的陆地扩张。
何况风电会持续造成草场退化,一次性买断的给予补偿也是不合理的,牧民们将要失去的草场也应该算在补偿中,或者说,补偿应该根据草场的退化情况不断改变,持续给予。
更别说以公益占地的价格来补偿,牧民们当然不愿意。
而如果认为持续补偿、商业补偿导致的成本难以承受,那就更要想一想是不是不应占用草场了。
海上风力发电未来可期从图中可以看到,十年来我国风力发电的占比是在不断上升的,也就是说弃风现象正在逐步得到改善,至少风力发电的设施建设是有必要的。
但是我们依旧不能因此拆东墙补西墙,看似风力发电能源清洁,但实际上对于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海上风电应当成为未来的主流。
虽然对海洋生物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相对于陆地上的必然的损害,风力发电对于海洋的影响更加可控,主要是施工期间会造成影响,随着工程的结束影响也就会逐渐减弱,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增加硬质基底、减少捕鱼作业并带来教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