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规划(中国海上风电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7   来源:风电塔筒   作者:风电塔筒   浏览次数:214
核心提示:传统石油能源经济让全球主流经济体陷入高通胀的风险中,欧盟因为天然气价格暴涨而出现第三次能源危机,美国因为石油价格上涨加剧国内通胀水平,美联储不得不高幅度加息来抑制美国经济通胀,甚至一度向沙特施压,要求欧佩克增产来压低原油价格。欧美日韩饱受高碳石油能源通胀之苦,纷纷寻求清洁能源转型,并通过清洁能源产业实现碳中和目标。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之后,风力发电成为全球经济体能源转型的新方向,而对于欧美日韩等海权经济体来说,陆上风电产业发展空间有限,海上风电成为了新的方向。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海上风电,海上风电产业

   

传统石油能源经济让全球主流经济体陷入高通胀的风险中,欧盟因为天然气价格暴涨而出现第三次能源危机,美国因为石油价格上涨加剧国内通胀水平,美联储不得不高幅度加息来抑制美国经济通胀,甚至一度向沙特施压,要求欧佩克增产来压低原油价格。
欧美日韩饱受高碳石油能源通胀之苦,纷纷寻求清洁能源转型,并通过清洁能源产业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之后,风力发电成为全球经济体能源转型的新方向,而对于欧美日韩等海权经济体来说,陆上风电产业发展空间有限,海上风电成为了新的方向。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海上风电,海上风电产业开始爆发式增长,中国在陆上风电产业超越欧洲和美国之后,也开始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与欧美发达经济体竞争。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2040年全球海上风电资源能够满足全球电力需求的11倍,而海上风电也将助力2050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的实现。
在全球海上风电大跃进的新能源时代,中美开始角逐风电产业,失去先发优势的欧洲也大力投资海上风电产业,未来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在哪里,会带来哪些新能源产业机会和碳中和商机呢?我们做一个深度的产业解读:全球海上风电发展规划美国原是太阳能和风能产业的早期玩家,但无论太阳能还是风能产业,都受制于传统能源经济,华尔街的能源寡头和资本财团是美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阻力之一。
美国能源部门计划在2030年增加30GW海上风电机组,并且在2035年将海上风电规模和装机量扩大到60GW。
目前美国已经投入运营的海水风电装机量为4.2万千瓦,要完成2035年风电装机容量,需要在短期内将风电产业扩大70多倍。
但近年来,美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计划一直受到能源行业和传统渔业的阻挠,去年美国首个商业化运作的海上风电项目就遭到各种反对和投诉。
美国传统能源巨头与渔业形成了利益团体,华尔街资本大多数是传统能源寡头,新能源产业发展会损害他们的产业利益,而渔业人士担心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影响渔船航行和水产质量,伤害渔业养殖的利益。
欧盟失去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稳定供给之后,开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和风电产业。
欧盟计划在2030年将海上风电装机量扩大到1.1亿千瓦;2050年将欧洲海上风电装机总量在当前基础上增加25倍以上,目前欧盟的海上风电规模为2500万千瓦,风电产业规模极小,发电也不稳定。
欧洲其实是早期风能产业和技术领域的领头羊,后来逐步被中国和美国超越,欧洲电力能源也开始依赖天然气发电,而欧盟成员国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依赖超过30%。
{!-- PGC_COLUMN --}德国作为欧盟的主要的经济体之一,放弃了2035年碳中和目标,而在海上风电领域,德国计划在2035年提升到30GW。
2045年达到70GW,属于欧盟清洁能源转型中的激进派,但实际能够达成的风电项目,尚存在各种不确定性,不排除放弃的可能。
日本和韩国都属于典型的小岛国经济,缺乏能源资源和生产原料,导致能源对外依赖度超过90%,在陆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海上风电成为了新能源主要方向,也是摆脱外部能源依赖的关键。
日本计划在2030年完成海上风电装机量10GW的目标,2040年达到45GW的目标,推动205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发展以海上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中国在光伏风电产业占据全球领先位置的同时,陆上风力发电产业也占据了优势地位,先是打破欧洲风电技术封锁,又在2015年超越美国风电产业规模,拥有了风电领域的话语权。
在欧美日韩发力海上风电产业之际,中国也加速推动风电产业发展,加快了开发速度,2021年底,我们的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就超过英国,跃居全球首位。
在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中国新增风电装机量超过47GW,其中海上风电装机量占了近17GW,增长超过450%,预计在今年和2024年将国内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突破到55到70GW。
海上风电发展趋势与商业化方向陆上风电比海上风电容易开发,海上风电开发比较复杂且难度大,但风电产业和自然生态碳汇,以及农业碳汇产业类似,都是海上发展空间更大,毕竟地球的海洋资源远比陆地资源丰富,这也意味着海上风电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海上风电还具备更大风力,更大风电转换效率,不占用土地和水资源等优势,更适合开发大规模风电项目。
目前海上风电已经成为欧美日韩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赛道,未来全球风电产业也会走向大功率海上风电,大规模海上风电的发展方向,而185到220米的超长风机叶片也会成为风电行业主流。
目前风电产业商业化发展有三个主流方向,也是未来中小企业和能源企业参与新能源产业红利和双碳经济红利的三个商业机会。
1 移动漂浮式海上风电陆地上的风电装置都是静态的,风力利用和发电效率相对不稳定,而且效率较低,海上风电未来的方向是动态的,就像一个海上移动充电桩设备,静止的风电装机模式往往无法最大程度利用海上风力,而移动漂浮式的海上风电越是往海洋深处,风力资源越是丰厚,发电效率也就越高。
当然这种移动漂浮式海上风电,需要有更成熟的海上风电一体化作业平台,技术要求更高,目前欧洲的德国和英国已经率先布局深海风电产业,这种离岸超过100千米,水深超过50米的移动漂浮式风电产业已经成为欧美日韩海上风电发展的新方向。
目前移动漂浮式海上风电已经逐步从示范研究项目走向商业规模化发展,未来可期,这也是未来中国能否占据海上风电技术领先位置的关键。
2 海上风电与绿氢制取的融合发展氢能已经成为全球主流经济体的战略新能源,也是21世纪的终极能源,未来清洁能源产业也离不开氢能产业的发展,而绿氢的制取是氢能产业链关键一环。
在电解水制取氢气过程中,需要使用绿色可再生能源供电,才能真正制取绿氢气,光伏制氢是未来的一个产业链方向,风电制氢则是另外一个商业方向。
目前海上风电成本还比较高,而制氢中能源成本占了一半,但海上风电可以利用现成的水资源,是一个天然的绿氢制取之地。
未来随着技术成熟,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和稳定性特点将会是电解水制氢的一大优势,海上风电和海上绿氢制取的融合发展,也会带来更多的产业价值和商业空间。
3 风电产业一体化发展,综合海洋资源利用在十四五年规划中,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都将大力发展风电一体化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这种一体化发展模式,其实就是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一个闭环产业体系在产业前端,风电产业相当于一个海上能源供给产业体系,而中端我们可以发展海上绿色供应链,发展海洋制氢产业,海洋牧场,海洋渔业等,甚至包括观光旅游产业,而后端则是发展海洋碳汇产业,中和前端和中端排放的二氧化碳,打造一个蓝色碳汇产业体系。
海上风电,海洋渔业,海洋碳汇三个产业链条就可以构成一个产业闭环,也是一个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实现风电产业一体化发展。
海上风电在能源碳中和领域的价值我们要推动能源碳中和,就要推动电力行业低碳和零碳化发展,第一条路径是打造以煤电为主体的清洁煤供应体系,而目前我们的煤电供给已经完成清洁煤电产业升级,打造了清洁煤电供应体系。
另外一条路径就是发展可再生能源体系,目前光伏,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供给的电力占比29%左右,但煤电依然占比超70%,要实现对化石能源全面替代,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绿电供给比例,但是仅仅靠光伏发电实现清洁能源替代是不够的,还需要风力发电体系进一步提升绿色电力占比。
未来光伏发电和海上风力发电体系是我们实现电力低碳化发展和能源供给侧碳中和的关键产业体系,也是能源供给侧的一次调整。
氢能是现代能源体系的一部分,而绿氢制取是新能源产业链的一个环节,也是推动氢能产业低碳发展的关键,海上风电参与到绿氢制取产业链,等于实现了氢气制取的净零碳排放。
海上风电,海洋碳汇,海洋渔业的综合产业体系,也相当于一个海上的零碳工业园区,实现海洋经济的绿色发展,打造一个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闭环产业体系,也是利用海洋碳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碳中和产业模式。
全球海上风力发电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你觉得海上风电产业链能够为双碳经济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带来多大的贡献?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