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美好,绿起来的家园知道;家园多美好,笑起来的百姓知道;百姓多美好,富起来的神州知道。
”10月8日—15日,16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在央视综合频道隆重推出。
十年路、百年潮、千年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壮丽画卷,在片中徐徐展开;人民领袖和党的创新理论领航的波澜壮阔,非凡十年的生动故事,在片中娓娓道来。
小新为您梳理《领航》里的国企故事,从国企视角,看非凡十年。
这十年,国企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改革难字当头。
国有企业改革,向来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领航》第五集《改革攻坚》,将十年来国企改革多个有代表性、成效显著的案例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六进东北,四次参加东北三省两会代表团审议,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东北振兴战略深入调研,听取意见,指明方向。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考察。
(《领航》第五集《改革攻坚》画面)红旗牌轿车,曾是一代人的骄傲。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核心技术匮乏等一系列问题,这一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屡屡受挫,举步维艰。
2017年,中国一汽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启动了全体起立、竞争上岗的全方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资源和市场要素充分流动,加大自主品牌打造力度。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一汽仍以销量370多万辆,营收近7000亿元的业绩,实现销量、收入、利润同时快速增长,新红旗亦在新时代重赢荣光。
中国一汽红旗牌轿车(《领航》第五集《改革攻坚》画面)中国一重,曾是中国重工业的象征,也一度陷入了经营困境。
近些年来,通过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改革,凤凰涅槃、走向新生,再次成为重大技术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
2017年8月20日,中国一重承制的全球首台“华龙一号”——福清5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在大连核电石化公司实现交付。
(《领航》第五集《改革攻坚》画面)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曾因煤尽坑枯,留下一座纵横数公里、深达数百米的巨型矿坑。
绿色转型,让这里实现了从“煤电之城”到“风电之都”,“阜新之煤”到“阜新之美”的华丽转身。
1954年,阜新海州露天煤矿被印成邮票。
(《领航》第五集《改革攻坚》画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影响,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陷入困境。
2016年8月,中远海运集团正式接手其管理和运营,为当地人提供直接就业机会3000个,间接就业机会1万多个。
如今,该港口被波罗的海交易所评定重回世界十大枢纽港行列。
2016年8月,中远海运集团正式接手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的管理和运营。
(《领航》第五集《改革攻坚》画面)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由点到面,破立并举,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2021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利润总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30.3%,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领航》第五集《改革攻坚》画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深入实施,有力破解了一批体制机制障碍,有效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涌现出一批活力竞相迸发、动力更加充沛的现代新国企。
2021年5月8日,由中国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联合重组的新央企——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领航》第五集《改革攻坚》画面)中国三峡集团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领航》第五集《改革攻坚》画面)这十年,“国之重器”支撑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年来,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打造了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形成了一批世界级重大科技成果。
辉煌成就,化作《领航》专题片中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纪实镜头。
今年9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中国商飞颁发C919大型客机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一款可以投入航线运营的单通道干线客机,也表明我国具备了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
2022年9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中国商飞颁发C919大型客机型号合格证。
(《领航》第三集《逐梦先锋》画面)从2012年深潜突破7062米,到2017年完成试验性应用航次,由中国船舶参与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不辱使命,在远海大洋刻上了中国深度,实现了我国载人深潜技术由跟跑向领跑的跨越。
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海试成功下潜至7062米,刷新了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
(《领航》第三集《逐梦先锋》画面)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一个方圆1.36平方公里的探测列阵蔚为壮观,近万个探测器将一探世纪之谜。
探测器的核心部件,即能让观测设备更加“耳聪目明”的光电倍增管,已由兵器工业集团实现全部国产化。
光电倍增管(《领航》第四集《发展变革》画面)由中国电子麒麟软件研发的我国新一代自主创新操作系统产品——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具有国内最高安全等级,不断刷新着国产操作软件的新高度,快速实现了国产操作系统的跨越式发展。
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界面(《领航》第十二集《安邦基石》画面)聚焦自主可控,国有企业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个领域“卡脖子”问题不同程度缓解。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取得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北斗导航、5G应用、国产航母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建成了白鹤滩水电站、“深海一号”油气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极大振奋了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志气、骨气、底气。
(左右滑动,查看《领航》更多精彩画面)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瞬间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落成启用。
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入驻天和核心舱。
AG-600水上飞机山东舰四川稻城,航拍稻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雪龙2号”中国海油“深海一号”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十年来,国有企业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助力构建发展新格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京津冀调研,酝酿形成了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历史性步伐。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交通枢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北京城建集团承建的京津冀标志性重点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京津冀调研。
(《领航》第二集《科学指南》画面)“我对这件事一直十分重视。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
之前看到相关报告,我说这件事要专门来研究一次。
”河南南阳,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龙头”“总开关”所在地。
2021年的初夏,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专题调研南水北调。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南水北调工程。
(《领航》第二集《科学指南》画面)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工程。
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亲切会见大桥管理施工人员代表时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开通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大桥管理施工人员代表。
(《领航》第十三集《一国两制》画面)塔吊林立,舟车穿梭。
近年来,由中交集团、中国建筑等建造上海洋山港与江苏太仓港、安徽芜湖港,实现长三角区域港口一体化。
近年来,上海洋山港与江苏太仓港、安徽芜湖港,实现长三角区域港口一体化。
(《领航》第四集《发展变革》画面)十年来,中央企业聚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开展央地协同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签约项目3849个,参与雄安新区项目超过900个。
(左右滑动,查看《领航》更多精彩画面)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航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世界上第一台千吨级架桥机“昆仑号”西电东送特高压电网十年来,国有企业聚焦一个“优”字,深化传统产业的转型,加大新兴产业布局。
“优”,体现在绿色转型优生态。
连绵起伏的山脊上,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日夜不停,源源不断地输送清洁的绿能。
“张北的风,点燃北京的灯”,今年冬奥,场馆百分之百使用清洁能源,向世界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
张北柔直电网中都换流站(《领航》第十集《绿水青山》画面)2021年6月28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与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以及金沙江的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一起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促进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2021年6月28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领航》第四集《发展变革》画面)“优”,同时体现在数智赋能优效率。
2020年6月13日,中集来福士烟台基地码头迎来了“长渔一号”海洋牧场平台项目的交付。
与以往交付的海洋牧场平台不同,中国联通为“长渔一号”搭载了5G通讯基站,利用5G网络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广连接的特点为海洋牧场定制5G+全景海洋牧场应用,助力打造首个国家级5G海洋牧场示范区。
“长渔1号”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领航》第四集《发展变革》画面)(左右滑动,查看《领航》更多精彩画面)高铁动车组组装车间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一排排风力发电机组屹立在海面招商局集团集装箱船舶中国电信5G基站安装现场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中远海运集团集装箱船舶十年间,国有企业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书写国际合作新故事,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更好造福各国人民贡献力量。
在巴西,国家电网助力打造的“电力高速公路”美丽山水电站项目,把来自北部的电能源源不断输送到里约州和圣保罗州,满足了巴西最重要的经济中心的用电需求。
国家电网首个在海外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巴西美丽山水电站二期项目。
(《领航》第十集《绿水青山》画面)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通车。
通隧、架桥、动车组、站房、云网融合……从硬基建到软实力,中央企业同心合力构筑精品工程,为加快建成中老经济走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领航》第十四集《胸怀天下》画面)2016年4月,河钢集团收购了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公司,让5000多名面临失业风险的工人看到了希望。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年时间,钢厂就实现了盈利,而恢复活力的钢厂,还带动了整座城市的发展。
救活一座厂,带动一座城,“一带一路”上,这样的故事在不断上演。
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公司(《领航》第十四集《胸怀天下》画面)这十年,惠及民生守卫幸福,共好新时代十年来,国有企业以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着力点,以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以实际行动践行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
大战大考中,国有企业“顶梁柱,顶得住!”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有企业闻令而动、勇挑重担,迅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不计代价转产扩产防疫物资。
建设中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领航》第三集《逐梦先锋》画面)1000多间隔离房、3900多张病床,今年2月,仅在一周的时间里,中央援建香港的临时性方舱医院,就从香港青衣岛约6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拔地而起,并于3月1日成功交付。
中央援建香港青衣方舱医院,仅七天即建成并交付使用。
(《领航》第十三集《一国两制》画面)保粮食、保供电、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国有企业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现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考察调研,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眼下,北大荒又到了收获季节。
一台台收割机正在千万亩良田里忙碌,“大粮仓”再迎丰收时刻。
今年北大荒集团粮食秋收总面积达4500余万亩。
从作物长势及当前秋收情况看,北大荒集团粮食生产有望迎来“十九连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地位越发稳固。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现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
(《领航》第十二集《安邦基石》画面)在香港,25%的电力都来自于祖国内地。
28年来,南方电网持续为香港输送100%的清洁能源,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8亿吨。
截至2022年6月28日,内地对港供电累计突破3000亿千瓦时,约占香港25%的电力。
(《领航》第十三集《一国两制》画面)2021年6月25日,拉林铁路正式通车,它是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藏境内首条电气化铁路。
拉萨到林芝之间的车程,因为拉林铁路的出现,从原来的1天缩短到3个小时。
2021年6月25日,拉林铁路开通运营。
(《领航》第六集《人民民主》画面)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彰显新时代国企担当。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考察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一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年来,山丹马场多策并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
目前,山丹马场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高寒草甸植被盖度达97.6%,山地草甸植被盖度达96.92%,温性草原植被盖度达80.61%。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大幅度增加。
2019年8月20日,正在甘肃张掖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一场,察看草场和马群放养情况。
(《领航》第十集《绿水青山》画面)一个个吸风吐电的“大风车”,一座座汲取阳光力量的光伏电站,在荒漠戈壁、在丘陵石山、在滩涂海岛、在屋顶闲地,绽放成一片片蓝海,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绿色能量。
风电、光伏(《领航》第十集《绿水青山》画面)这十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时代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多次出现在《领航》中。
国有企业建设者和科研工作者,用信仰、追求、实干、奉献,谱写了动人的国企精神篇章。
2019年9月29日,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孙家栋院士,航天科技集团原高级技术顾问,是党和国家在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培养出来的优秀科学家,是国家航天科技领军人才的杰出代表。
中国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很多“中国第一”的背后,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孙家栋院士(《领航》第八集《精神家园》画面)黄旭华院士,中国船舶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
我国自行研制核潜艇,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面对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黄旭华带领团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路攻克种种技术难关,突破了核潜艇最关键、最重大的七项技术,让茫茫海疆有了中国的“钢铁蛟龙”。
黄旭华院士(《领航》第八集《精神家园》画面)老一辈科学家为我国科技事业获得突飞猛进发展夯下厚重基石,他们以身报国、无悔初心的“精神火炬”,在一代代国有企业科研工作者手中接棒传承,不断续燃“奋斗火花”。
2022年3月2日,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上,有着40多年铣工经历的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107厂刘湘宾走上了舞台,把奖杯高高举过头顶。
刘湘宾团队加工的惯性导航产品,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精准确定方位和姿态信息,先后100多次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
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刘湘宾(《领航》第十六集《踔厉奋发》画面)为了实现“人造太阳”的梦想,一个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高精尖科研团队,用青春与智慧书写了科技报国的新时代篇章。
他们,就是刚刚获得第二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研制团队。
“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领航》第十六集《踔厉奋发》画面)在平凡的岗位上,国有企业工作者用敬业奉献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
2021年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现场,来自内蒙森工的林场工人,全国人大代表周义哲,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林区的新变化,并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条关于林区应急防火公路建设,一条关于林区电信普遍服务试点。
周义哲代表提出的建议,推动着大兴安岭林区的真实变化,新修的防火应急道,盘旋在林区山间,一条条新建光纤,让越来越多的林场有了4G网络。
一位普通林业工人,直面国家最高领导人提出意见建议,并转化为决策,造福于百姓,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涵义。
林区道路、电信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也让周义哲切身感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肩负的重大责任。
2021年,林区121座4G通信基站全面开工建设,一条条通往外界的“信息高速路”在深山中架起。
(《领航》第六集《人民民主》画面)2019年12月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启动,中国石化高级工程师王雷成为冬奥会赛会志愿者的首个申请人。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再到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十多年来的奥运盛会,都有王雷志愿服务的身影,这让他对奥运和志愿精神有着深刻的体悟。
“通过服务奥运、助力冬奥,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还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声音,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
”北京冬奥会志愿者首位申请者,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雷。
(《领航》第十六集《踔厉奋发》画面)炎炎烈日下,建筑工人用一砖一瓦,不断突破城市“天际线”;高空铁塔间,电力工人在高压线上行走,演奏着宏大的共和国乐章;荒山郊野中,石油工人跋山涉水,用脚步践行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庄重誓言……中国建筑员工向祖国庄严承诺(《领航》第十六集《踔厉奋发》画面)十年来,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和历史性成就,推动国资国企领域发生全局性、转折性、根本性重大变化。
面向未来,国资国企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 / END / ————责任编辑丨李虹萦 王星晨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