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也可以投融资?没错!近日,太原市和长治市入选我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为我省乃至全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新路径提供了良机。
7月25日,我省专门举行气候投融资推进会,以期获得更多绿色低碳融资,支持和推动“双碳”进程。
会上,诸多金融机构与试点市低碳环保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这其实就是政府搭建平台,释放政策“红利”,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
应对气候变化发挥投融资的支撑作用是一大关键高温纪录不断刷新、暴雨持续袭来、冰川开始消融……极端气候增多,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生产经营主体在运营中必须更多考虑气候变化因素。
那么,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发挥投融资的支撑作用是一大关键。
为此,2020年,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印发的《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和支持气候投融资地方实践,开展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
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办公厅(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与《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征集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
被列为试点意味着所辖区域内的项目主体在贷款利率或者时间、政策等方面都能享受优惠。
机会难得,引得全国众多城市纷纷申报该试点。
山西作为资源型经济省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责任重大,在气候投融资方面潜力巨大。
太原、长治两市获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将为我省乃至全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探索路径。
金融部门以气候因素为由开展业务,在山西已有先例。
作为我省唯一的地方法人保险公司,中煤保险公司连续以谷子天气指数综合保险等省级政策性“四险”,获批农业农村部全国金融支农项目。
7月9日,寿阳县遭遇极端冰雹天气,该公司通过“农险绿色通道”为208家农户预付赔款62.37万元。
据记者了解,太原、长治两市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中,初步谋划了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多个气候友好型项目,投资规模达到4500亿元左右,蕴含着巨大的投融资需求。
瞄准气候投融资风口金融机构积极介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柴麒敏认为,气候变化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融资指标。
未来所有的资金流动及金融活动,底色都应该是绿色、低碳的,都应该符合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致要求。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政策的引导,气候投融资这一新风口逐渐被关注,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新赛道。
作为气候投融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