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
13万国家电投人
始终未曾停下发展的脚步
不改奋斗创业的激情
向疫情时代提出“反脆弱”的呐喊
提出数字化转型发展
发展综合智慧能源
面向未来
面向市场
面向不确定性
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2035一流战略”
请听智慧能源公司王长山的故事
《智慧能源纵贯线》
以下是故事原文
(上下滑动即可观看)
向上滑动阅览
大家好,我叫王长山,来自智慧能源(国核电力院)。我的故事是一趟纵贯祖国南北的高速列车。
始发站就在北京的北科产业园,14家企业拥挤在一起,用能方式非常粗暴,特别是在夏天,用电负荷一上来,肯定被限电!电费高达一块五一度,有的企业无奈之下被迫停产。
想要让这样一个臃肿迟钝的园区华丽转身,那可不简单,在当时这是个没人敢碰的项目!有人说,你们连最原始的数据都不掌握,肯定干不成!还有人说,这么折腾无非是炒概念,到最后项目能挣钱吗?
被当头泼了冷水,我们和业主中国电力反而咬紧了牙关。屋顶光伏、微风发电、三联供、蓄电池等,一件件平淡无奇的装备,经过定制、集成、创新,在园区里完成了神奇的智慧组合。
300多个日夜鏖战,北科产业园风光冷暖一站式配齐,用能成本直接省掉30%,光园区物业一年就能省100万。一个入驻企业纷纷想撤出的园区,瞬间成了香饽饽。
还没来得及品尝胜利的果实。我们的第二站,一路向南又到了粤港澳大湾区。一到广州南沙,迎接我的是地方政府发改局一排齐刷刷的目光。
“听说你们国核电力院,很厉害!还是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智库!我们南沙已经透支了未来三年的用能指标,能源消费强度是整个广州市的1.5倍,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面对地方政府官员焦急的询问。我其实心里也有点打鼓,这么迫切的刚需,能不能搞的定?我调整了一下呼吸,打开了一份只有13页的PPT,这份PPT页数不多,却是我们团队几周以来,点灯熬油浓缩的精华。
其中就包含我们对整个南沙区能源现状的梳理、痛点堵点的分析、未来中远期的规划,以及打造大湾区能源产业枢纽的核心定位。
那天的场景,我记得特别清楚。在汇报过程中,是对面接二连三的点头赞许,给了我信心。汇报结束时,我看见发改局的领导,他长舒了一口气,向前倾斜的坐姿,也慢慢放松。看我的眼神啊,也温柔多了!
曾经的丑小鸭,在广州迎来了变成白天鹅的机会。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大家同吃同住,一起使劲,我成了发改局的自己人。
发改局给我配了工位、电话、门禁卡,把我的名字和电话,也印在了内部通讯录上。每次我回北京,没呆几天,就会被广州的领导们催着赶紧回去。就在昨天还在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
正因为有这样的粘性,原本130万的规划合同,在发改局领导的主动要求下,内容不断扩充,最终加到了356万。规划中的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规模可达到300个亿,有了规划的强劲引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与广东公司可以说是轻车熟路,甚至都有了筛选优质项目的空间。
我们刚栽好梧桐树,没等引来金凤凰,半路杀出个高卢雄鸡!法国电力嗅到了这里的商机,通过地方招商局,意图以外资身份拿下最好的一片集中供冷项目。
说句心里话,人家法电抓了一手好牌,有高端技术牌、国际知名牌、外来和尚好念经牌,我们靠什么和人家PK?
一种悲观的情绪开始在团队中蔓延,在6月4号那一天,我拿到一份新鲜出炉的《国家电投报》,头版刊发文章“打好三副牌”推动年度目标实现,我马上把文章拍照转发给大家,原来我们手里也有好牌啊,而且还是真正的制胜牌!
更何况,南沙区发改局早已成为项目最坚定的支持者,我们身后还有整个国家电投集团!
即使与国际知名的同行较量一场。怕什么怕,干就是了!
我们完全有信心打赢这一仗!
智慧能源纵贯线的第三站,我们随着钱智民董事长的脚步,跨越琼州海峡,来到了海南岛。董事长说 北有雄安、南有海南,我们要助力海南建成国际一流的清洁岛、智慧岛、生态岛!
如果说北科,是一盘最简单也最困难的蛋炒饭。那在南沙,我们用手上功夫,做了一桌子智慧能源风味的家常菜。
如今在海南,我们从示范小区、示范园区,走到了示范省区的风口。只有拿出米其林三星的国际水准,才能完成这一场新时代的能源转型盛宴。
智慧能源纵贯线,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铁轨,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求索。
今天,也是国家电投综合智慧能源公司成立100天的日子,我们期待在下一个站台遇见你,2035,一路同行!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加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