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核力量直接决定着其在全球政治舞台的话语权,而对核能的控制能力,同样是大国之间博弈的的重要砝码,近日伊朗核领域最权威的专家穆赫森·法赫里扎德被暗杀,让公众再一次聚焦到核领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咱们国家的核能工业现状。
之前,央视的一档记录片《解密中核》曾对中国核工业做了深入报道,中国核工业涉及的范围广,种类多,大方向有两块,一为军事,二为民用。
核原料除了在军事领域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为潜艇、航母提供动力,在民用领域运用更是广泛,发电、海水淡化、城市供热、提供高温蒸汽、医学放疗、消毒、透视、伽马刀,无损探伤、污水处理、灭菌、材料改性等等。
对于国家来说,核能的利用水平不仅是政治、军事上博弈的砝码,更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的能源结构和能源安全。
在石化能源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作为非石化能源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必将成为主流。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8.6亿吨标准煤,较2010年36.1亿吨标准煤增长34.6%。
从能源结构来看,2019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比57.7%、18.9%、8.1%,其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1%和43%;非化石能源占比为15.3%。
根据预测,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有望在2025年达到20%。
"十四五"期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将进一步提高,预计2021年约为52亿吨标准煤,到2025年约为58亿吨标准煤。
中国的核工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60十多年独立自主的发展,在原料开采提炼、核能控制运用等方面都建立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工业体系。
可以说我们的核工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从核小白成自学成为的核"专家"的奋斗史。
如今在产业方面,中国的核能产业体量相当庞大。
通过相关网站查询,A股涉及核能核电的相关企业股票就多达113家!,总市值为19468.9亿,这些企业几乎涵盖了核能运用的各个方面。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