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水库潮河输水洞口,清澈湍急的水流以10立方米/秒的速度喷涌而出,白色水浪腾起,如瀑布跌落。
15公里之外,白河水头一马当先,向下游奔涌而去,水流顺着早已干涸的河道,蜿蜒向前。
自2021年4月30日起,潮白河北京段启动22年来首次大规模生态补水。
来自密云水库和怀柔水库的水,从不同的方向注入潮白河。
潮白河北京段全长158公里,来水水头一点点向前,日夜不息,沿线各个部门、水务人员通力协作,保障着这次补水的顺利和安全。
潮白河诸多河段干涸许久,有不少人“穿河床而过”,水流涌来,还吸引了很多游玩钓鱼的人。
补水过程中没有发生人员事故,也是许多水务人心里的一件圆满事。
5月29日,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生态补水,这条断流22年的大河再次奔流起来。
补水更大的意义在于回补地下水。
据水务部门统计,此次生态补水的90%将回补地下,7月末地下水回升范围约400平方公里,潮白河牛栏山橡胶坝以上地下水位最大回升约16米。
潮白河沿线,许多人盼水已久。
潮白河管理处的张怀斌记得,补水期间,他总会接到河道沿线居民的电话,询问来水到哪里了,每一次,他都会看看微信群里水头的位置,告知对方,再说上一句,“别着急,一定会到您那里的。
”5月29日,水流过白庙橡胶坝,右侧为潮白河大桥。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断流从桥上走的时候,能闻见淤泥的腥臭味道5月29日,白庙橡胶坝上游,来水一点点蔓延,直至触摸到两侧的堤岸,最终形成近170米宽的水面。
新来的水吸引了许多看客。
岸边广场上,人们站在护栏边围观,骑车经过的人会把车停下望会儿水面才离开,一名中年男子拿着手机拍摄河面,嘴里念着“哎呦,看这大河”。
凉风从水面吹上潮白河桥,61岁的赵女士站在桥上,看着水底升上来的细细密密的水泡,感慨着“这块地真是太干了”。
她和身旁的人解释:“河床干了太久,来水渗下去的时候,将土里面的空气挤出来,就会冒出这样的水泡,就好像河床在喝水一样。
”赵女士是北京人,和老伴儿住在潮白河东侧的小区里已有6年,她还记得刚搬过来的时候,家门口的这条河道基本都是干的,从桥上走的时候,能闻见淤泥的腥臭味道。
5月29日,潮白河大桥上看水的市民。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摄一周之前,曾在这里游玩的高中生拍下了照片,记录下了补水前的橡胶坝上游景象。
大坝东侧河道上只有浅浅一层水流,西侧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河滩,孩子们在沙地上玩耍,更有人在河滩上扎起了帐篷。
多年以来,潮白河不止在白庙橡胶坝这里断流。
新京报记者从北京水务部门了解到,自1999年以来,随着上游来水的减少、城市用水量的增加,潮白河出现断流情况,仅城市区域局部地段有水,但这些水也只是再生水。
再生水是经过深度处理的污水,目前较大范围用于补充天然水体和景观用水,但由于再生水中氮、磷等含量仍相对较高,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潮白河一直是北京市重要水源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白河和潮河从燕山北部发源,各自奔流,汇入密云水库后再沿故道分出,于密云区城南河漕村汇合,自此之下河道称为潮白河。
潮白河经怀柔区、顺义区,最终进入通州区。
多年断流之后,这条滋养首都的河流需要新的水资源补充。
为应对北京市地下水超采严重的问题,涵养饮用水水源地,确保供水安全,自2015年起,南水北调来水回补密怀顺水源地,至2020年累计回补约3.4亿立方米。
此次,为进一步改善潮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有效回补密怀顺地下水源地,实现藏水于地的目的,北京市决定启动春季潮白河试验性生态补水工程。
北京市潮白河水系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