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七十一周年即将来临之际
9月28日,国家电投在上海发布
中国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
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品牌
世界先进三代核电型号“国和一号”!
国和一号,是国家电投落实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战略,在引进消化吸收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的基础上,依托工程项目平台实践和国家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型号,是自主设计的中国核电技术品牌。
安全性提高100倍 严重事故概率降低倍数,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增加电站抗击地震、外部水淹等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降低100倍。 72小时无须人工干预 在电厂断电状况下,反应堆可在事故发生72小时内无须人工干预自动保证安全。 “经济实惠性能好”是咱们老百姓日常消费的重点关注点,工程投资、建设也是如此。“国和一号”在经济性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批量化后工程造价仍有下降空间 关键材料全部实现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设备整体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批量化后工程造价还有下降空间,具有国际竞争力。 60年寿命 电站整体和主体设备寿命达60年,设备易于运行操作与维修。 系统简化 非能动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厂设计简化,提高了可建造性、可运行性和可维修性,相比传统电厂,安全级阀门、管道、电缆、泵、控制装置、抗震厂房总量分别约减少50%、80%、85%、35%、70%和45%。 自中国踏上三代核电自主化创新之路以来,关键设备材料与共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和一号”研发过程中,成功打破了多项技术垄断,取得多项成果。 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主泵、爆破阀、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大锻件、核级焊材、690U型管等关键设备、关键材料全部实现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设备整体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三代核电自主化有力推动了三代核电关键设备研发,全面提升了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水平。 承载核燃料,发生核反应的密闭容器,高度超过10米,壁厚超过20厘米。 蒸汽发生器 蒸汽发生器是吸收反应堆热量产生蒸汽的设备,高20多米。里面有一万多根用于热交换的U型管,虽然壁厚只有不到一毫米,却要承受超过15兆帕的压力,把来自反应堆的高温高压水牢牢包裹住。 反应堆冷却剂泵 好比是核电站的“心脏”,不断地把堆芯中产生的热量传送出去。“国和一号”项目研发一开始,主泵研发方案就采用屏蔽电机主泵、湿绕组主泵双线并行的模式,经过八年攻关,“国和一号”湿绕组主泵研发成功。 安全壳 直径四十多米,高七十多米的大胶囊,用五厘米厚的钢板制成,事故后每平方米可以承受4吨以上的压力,把放射性物质牢牢包裹其中。 核级锆材 直接包裹着核燃料铀的锆合金材料,相当于是核燃料组件的“皮肤”。 电气贯穿件 用于连接壳内与壳外电缆的“专用通道”,保证安全壳内的密封性,即使事故下,也能牢牢顶住压力,不会泄露分毫。 此外,主管道、大锻件制造、核级焊材……一系列设备、技术的突破,使我国核电行业和技术整体升级换代,实现从“二代”到“三代”的跨越。 截至2020年8月,压水堆重大专项累计形成知识产权成果6513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52项,形成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新软件392项,新建43个试验台架。在国内22个世界先进试验台架上完成6大试验课题17项关键试验共887个工况的独立试验验证。 ▲台架照片 和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一台“国和一号”机组每年可以 ↓减排CO2气体900万吨 ↓减排SO2气体3.9万吨 ↓减排NOx气体2.1万吨 ↓减排烟尘0.5万吨 ↓减排气体量相当于种植1470平方公里森林,比香港的面积还要大。 作为一个要为公众安全负责的核电技术,“国和一号 ”的诞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模拟、试验的孕育外,还经过了国内外各安全机构严格的评审。 惟有坚持自主创新 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赢得核心竞争力 “国和一号”为世界核电技术创新 提供中国智慧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加入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