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2020年我国装机容量(年末装机容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7   来源:风电设备   作者:风电网   浏览次数:159
核心提示: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承诺,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各种清洁能源和储能项目。那么对2030年和2060年风电、光伏项目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总装机进行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尚未看到相关的预测资料。2022年8月1日,中国经济网上刊登了国网董事长辛保安的文章《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以能源消费年均约3%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6.5%的增长”,“截至2021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分别增长至23.8亿千瓦、8.4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承诺,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各种清洁能源和储能项目。
那么对2030年和2060年风电、光伏项目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总装机进行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尚未看到相关的预测资料。
2022年8月1日,中国经济网上刊登了国网董事长辛保安的文章《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以能源消费年均约3%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6.5%的增长”,“截至2021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分别增长至23.8亿千瓦、8.4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超3亿千瓦,位居世界首位,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加快建设。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
“能源结构布局将发生深刻调整。
清洁低碳能源将大规模开发利用,逐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预计到2030年、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从2020年的16%分别提升至25%、80%。
” 参考辛保安董事长文章中的数据,对2030年、2040年、2060年我国电力发展进行了大胆预测。
1 主要假设 (1)火电年均利用小时数按4500h,水电年均利用小时数按3800h,风电年均利用小时数2100h,光伏电站年均利用小时数1100h,核电年均利用小时数7000h。
(2)2020年用电量按7.51万亿kwh。
(3)2020年-2030年电量年均增长率3%,2030年抽蓄电站装机占比按总装机10%考虑。
(4)2030年-2040年电量年均增长率2%,2040年抽蓄电站占比按15%考虑。
(5)2040年-2060年电量年均增长率1%,抽蓄电站占比按20%考虑。
(6)随着清洁能源总装机占比不断上升和电网峰谷负荷差距越来越大,电网对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需求占比应该是不断增加的,2030年抽蓄电站装机容量按总装机容量10%估算,2040年抽蓄电站装机容量按总装机容量15%估算,2060年抽蓄电站装机容量按20%估算。
(7)计算人均电力装机和人均电量时,按2030年我国总人口14.42亿,2040年我国总人口13亿,2060年我国总人口10亿假设。
2 主要结果(1)电力发展预测 2030年、2040年、2060年我国电力装机和各种类型电源装机容量预测预测结果见下表1.预测结果显示,2030年,我国水电、风电、光伏电量占比达到38%。
抽水蓄能总装机3.25亿kW.意味着十五五末期,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需求将超过3亿kW.(2)各类能源年均增长率 各类电源的年均增长率见表2.除了2020年—2030年抽蓄电站年均增长率18.6%,光伏年均增长率10.7%以外,其他电源增长率都不超过10%,实现起来应该是轻松。
表2 各类电源年均增长率(3)人均电力装机预测结果 2030年、2040年、2060年我国人均电力装机和电量预测结果见下表3.表3 我国人均电力装机和电量预测发达经济体人均用电量都比较高,2011年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人均电力装机见表4,2030年在清洁能源占比达到38%的情况下,我国人均用电量将达到2011年日本的水平。
2040年,我国人均用电量将达到2011年澳大利亚的人均用电量水平。
2060年我国人均用电量将达到2011年加拿大人均用电量水平,而且清洁能源占比超过80%。
随着人均用电量的不断增加,我国人民的水平将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80%是清洁能源,使我国的环境将更加美好。
表4 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用电量3 结论 (1)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实现预测的装机容量目标并不难,目前压力最大的应该是抽水蓄能电站。
(2)今年我国光伏和风电的发展远超预期,照此势头双碳目标将提前实现。
(3)光伏发展越快,对储能的要求越迫切,所以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还要提速,才能确保光伏、风电的健康发展和电网的安全运行。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