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提前两个月投产这个光伏实证基地有啥不一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7   来源:海上风电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129
核心提示:位于高原上的光伏实证基地。国家电投四川公司供图项目名片国家电投兴川实证光伏电站●项目位置:甘孜州乡城县正斗乡、海拔超过4000米的顶贡大草原上●装机容量:60万千瓦,将分两期全容量投产●总投资:约32亿元●项目亮点: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四川省清洁能源发展重大项目●环保效益:全容量并网后年平均发电量12.6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7万吨10月14日,甘孜州乡城县正斗乡,海拔超过4000米的顶贡大草原上,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光伏板逐光而列。这里是国家电投兴川实证光伏

   

位于高原上的光伏实证基地。
国家电投四川公司供图项目名片国家电投兴川实证光伏电站●项目位置:甘孜州乡城县正斗乡、海拔超过4000米的顶贡大草原上●装机容量:60万千瓦,将分两期全容量投产●总投资:约32亿元●项目亮点: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四川省清洁能源发展重大项目●环保效益:全容量并网后年平均发电量12.6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7万吨10月14日,甘孜州乡城县正斗乡,海拔超过4000米的顶贡大草原上,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光伏板逐光而列。
这里是国家电投兴川实证光伏电站的首批发电单元,当天正式并网发电。
作为四川省清洁能源发展重大项目、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项目,兴川实证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对四川意味着什么?自去年12月正式启动,项目比预期提前两个月投产,又是怎么做到的?与其他光伏电站有何不同?超高海拔+实证基地,设计了127种实证对比方案,验证出最优的技术方案四川已投产大大小小很多光伏电站,此次,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投产,有何不同?第一个不同是“超高海拔”。
兴川实证光伏电站平均海拔约4000米,其投产填补了我国光伏实证基地在超高海拔、中纬度地区的空白,为川藏高原地区以及国内相似场景地区的光伏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第二个不同是“实证基地”。
“不同于单纯的光伏电站,光伏实证基地就像是光伏行业的‘百科全书’。
”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四川公司)董事长周庆葭说,实证基地更深远的价值是探索光伏技术发展、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与性价比。
国家电投四川公司总经理助理、国家电投甘孜兴川公司总经理唐严介绍,光伏发电设备由组件、支架、逆变器等组成,有几十上百种形式和尺寸,形成数百种技术组合。
常规电站一般选择一至两种技术组合,而兴川实证光伏电站设计了127种实证对比方案,通过定制研发的数据分析采集系统,验证出最优的技术方案。
项目投产将带来什么?快速积累适合川西高原工程实际的光伏技术应用数据,促进我省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投产标志着我省‘十四五’新能源开发步入规模化、基地化发展的新阶段。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梁武湖说,四川“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推进“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目前我省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达1.89亿千瓦以上,其中超80%都在超高海拔区域。
甘孜兴川光伏实证基地投产后,将对光伏发电先进设备、产品性能、技术方案等开展实证对比、实验检测,推广应用光伏发电新技术、新材料,快速积累适合川西高原工程实际的光伏技术应用数据,促进我省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周庆葭告诉记者,公司已着手设立院士工作站,将组建专业研究团队,建立分析模型,实时对海量、多维度的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同时,实证试验数据将向能源主管部门和行业研究机构共享,这些试验数据将有利于整个光伏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案还可以继续在这里开展实证。
”周庆葭表示,基地将不断寻找最优设备配置,为整个光伏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除了技术组合方面的实证,实证基地还将开展“水光储多能互补”实证、“源网荷储一体化”实证、“光伏+生态修复”实证,带动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绿色交通等产业集群实证方案落地。
提前投产是如何做到的?按照“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强化措施落实,主动加压,确保提前投产兴川实证光伏电站建设面临超高难度。
国家电投四川公司工程部副主任吴穹介绍,超高海拔山地进场道路条件复杂,物料搬运难度大;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人员效率、机械效率均有所降低。
同时,工程建设期间面临高温、疫情、地震等多重考验。
项目提前两个月投产,是怎么做到的?“重在一个拼字。
”吴穹说,项目建立设备供货、工程进度和并网手续三张清单,按照“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强化措施落实,主动加压,确保提前投产。
千方百计保供货。
克服光伏组件价格高位不利影响,利用国家电投供应链优势,通过跨区域供货平衡,加大光伏组件、支架等关键设备的供货协调,同时克服疫情影响,加大设备运输协调力度,确保设备供货进度。
加大施工资源投入,在前期已有施工人员近千人的基础上,于9月底再增加50%的施工资源投入,强化施工组织,采取多班工作制、多工序并行的方式,加快建设进度。
此外,项目还提前做好并网启动验收前置工作,加强协调,快速完成并网手续办理。
(记者 吴忧 李欣忆)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