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国际传播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尝试通过与国际团队合作,以中外合拍的方式,适应更广泛观众的观看习惯,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纪录片《精彩中国》就通过深入雨林、冰川、无人区等地,通过采访科学家、工程师、牧民、手艺人、青年创业者,在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生态魅力、时代魅力的同时,勾勒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西方双视角讲述真实全面的中国故事在媒体传播中根据文化接近性原则,受众基于对本地文化、语言、风俗的熟悉会倾向于选择与该文化、语言、风俗接近的节目。
因而在传统以中国为主体视角进行讲述的纪录片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受阻后,纪录片制作尝试与外国导演合拍,更好的贴近国际观众的观看习惯,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传播效果。
《精彩中国》在中宣部的指导下,由五洲传播中心联合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共同制作,在保证节目叙事基调的前提下更多加入国际观众关注元素,更好地向国际观众展现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形象。
《精彩中国》使用英语进行解说,并采取中英双字幕的方式展现纪录片内容,便于国内外观众观看。
英语解说词的选取,更加贴近国际观众的观影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际观众下意识的排斥心理,进一步提升纪录片的传播效果。
如何在进行宏大主题的讲述时避免以单一、枯燥的方式呈现,降低观众的心理排斥,是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精彩中国》在进行内容推进时,选取小视角进行切入,如以西藏珍稀动物的生活现状展现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以云南当地多样民族文化活动表现当地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
以小见大的讲述方式更加具有趣味性,降低了纪录片的说教感,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国际观众对中国的了解。
中西合拍的方式使得纪录片《精彩中国》在内容选取上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观众的观看兴趣点。
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拥有多样的民族文化,《精彩中国》抓住这一点进行了充分的介绍,满足了国际观众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好奇心。
第三集《云岭之南,彩云之乡》带领观众走进云南佤族,通过对佤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的记录以及当地佤族学者的介绍,充分了解佤族历史及文化习俗,揭开了佤族的神秘面纱。
关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精彩中国》中,观众可以看到历史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相互映照以及社会进步与生态文明的协同发展。
无论是第一集《西藏的动物王国》中对众多生活在西藏的野生动物的直观记录还是在《现代绿洲》中对新疆绿色发展的呈现,均向观众展现了中国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无论是在海拔4000米之上、空气稀薄的西藏,还是在自然植被茂密、四季如春的云南,当地的居民都始终坚守着前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生态保护思想,始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将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
在西藏,护林员塔青负责野生自然动物保护区里藏羚羊和其他动物的安全,每次巡逻塔青要负责统计20000公里的巡逻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数量,这些数据对研究高原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价值。
而在云南有一群特殊的“象爸爸”,这些“象爸爸”对于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他们就是当地繁育中心的工作人员,负责对受伤和被遗弃的小象进行康复治疗。
在繁育中心工作人员的眼中小象仿佛自己的孩子一般,他们在小象身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每一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保持着最朴素的对待自然的敬畏,也正是这份敬畏促进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积极探索出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方式。
在乌鲁木齐的南部达坂城,凭借着天然的风力资源,当地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大型风力发电站,也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之一。
达坂城发电站建设成功后中国开始大力发展风力资源,达坂城的成功经验被推广到全国各地,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取得重大的突破。
近年来中国十分重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已在2020年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此次《精彩中国》通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种种细节和案例的呈现,就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向国际观众进行的集中展示,充分体现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大国风采与担当。
聚焦个体生活小人物叙事衬托民族精神《精彩中国》不仅仅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拥有多样民族文化、广袤自然景观的中国,更刻画了一位位充满活力、血肉丰满的普通中国人形象。
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中国人民在各自的岗位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一言一行中展现了属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包容并蓄的民族精神。
在整个纪录片讲述过程中,观众能够通过感受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的流变,增强代入感,从而与纪录片所传递的情感产生共鸣,更为深刻地感受、了解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
来自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黄晶教授,作为国际著名宇宙线实验项目的负责人,在极寒之地一点点搭建出与宇宙对话的实验设施,在贫瘠的生活条件中探索出了属于物理学科的魅力。
黄晶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为了解开宇宙射线的谜题在羊八井地区克服了种种困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探测器上的每一个零件都是团队成员亲自设计、运输、组装的,一块铅板便有300公斤重,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黄晶教授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在实验室进行研究时曾四天三夜没有合过眼,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毅力与坚持她才得以跻身中国顶尖科学家行列。
她的经历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最直观的体现。
“我们满怀着这种好奇心跟神秘感以最快的速度出最好的物理成果,走到世界的最前沿。
”这是黄晶教授的信念也是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历史发展潮流中每一位普通中国人的信念。
西藏大学的朋毛扎西不畏枯燥的训练过程,一心想要传承好绘制唐卡的手艺;云南佤族的李依改在当地民族节日“摸你黑”狂欢节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透过镜头传递给了每一位观众。
当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以这样一种真实可感的方式进行呈现时,纪录片的整体叙事也就更加具有说服力和趣味性。
无论是在雨林茂密的云南还是在海拔4000米之上的西藏抑或是在拥有广袤沙漠的新疆,都生活着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中国人民。
《精彩中国》将镜头聚焦在多元风情和神秘感凸显的中国云南、新疆、西藏三地,通过讲述当地的人文和生态故事,带领观众游览中国大好河山,体验三地文化风情,展现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生态魅力,也进一步拓展了海外观众对当下中国的全面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