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长期以来,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如果日本愿意,可以在7天之内制造出原子弹”,而且赞成者众多,相应的,也有很多的反对者嘲讽道“对的,何止是原子弹,东京湾里埋着初号机和高达呢”,两方经常在一些论坛、贴吧进行口水战,那么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遭受过直接核打击的国家,其研发核武的实力究竟如何,有多少核基础?究竟能不能制造出原子弹?本文解答一二不计成本发展核能根据世界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日本现在的核能规模曾经仅次于美国和法国,核电占到全国电力供应的41%左右。
日本在核能技术上一应俱全,不仅拥有54座反应堆,还在先进沸水反应堆、先进压水反应堆、下一代轻水反应堆、快速增殖反应堆等新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近年来,日本利用各种合作机会,频频对外展示和兜售自己的核电技术。
其实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就已经启动了核武器的研发计划,并掌握了一定的基础。
二战结束后,第三次产业技术革命对电力产生很大的需求,为了满足电力所需,日本再次想到核能。
1954年,日本正式启动核研究项目,并不顾其正在复苏的经济,专门拨出2.3亿日元巨款,这足见其野心之大。
同时,为消除国内外的猜疑,日本在1955年颁布了《原子能基本法》,将核技术严格限定在和平使用范围中,并确定了核能研究及相关国际合作的基本三原则即民主实施、自主管理和透明。
1956年,日本成立原子能委员会,促进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并在同年建立一系列其他能源机构,包括科学与技术局、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原子燃料公司等,为核能的进一步发展做好了布局。
日本核能发电占总电力供应的三分之一以上1962年,英国在茨城县的东海村为日本建成了首个反应堆,日本的核能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1964年“新干线”通车,对日本电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发电量巨大的核能成为首选,而70年代的石油危机又让核能成为必选。
1973年,日本将核能列入国家战略优先事宜。
但是,日本在和平发展核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疑点,并被外界所关注。
首先是在其技术发展上。
增殖反应堆技术一直是核技术的难点,甚至比发展核武器工程更复杂,投资更巨大,很多发达国家都没有掌握该技术,而日本却倾尽十年工夫,不惜投资60亿美元建成“文殊”中子增殖反应堆,并于1995年8月试运行发电成功。
但从实际发电效率上看,增殖反应堆并不比其他反应堆快,而且操作难度更大、安全系数较低。
(实际上,由于福岛核泄漏的原因,“文殊”中子增殖反应堆早已停止运转,并计划报废)“文殊”中子增殖反应堆其次,日本民用核材料也不是一般国家使用的铀氧化合物,而是采用铀钚混合氧化物。
这种材料不仅成本要贵两到三倍,而且控制难度大,过少会腐蚀燃料炉,过多易膨胀爆炸。
而且,这种材料的加工地点全都在欧洲,日本需要进行长途海运,沿途还要遭遇各种风险。
再次,在核设施出现事故时,拒绝他国的帮助。
1999年9月,茨城铀原料厂发生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日本态度坚决地拒绝了美俄专家组成的救援组;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事故中,日本再次拒绝了外国专家组的援手。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很难有个国家能够独自妥善处理核事故,日本这又是何苦?福岛核事故曾经导致日本全部核电站停止运作最后,再来看看日本的能源布局。
日本是一个海洋性国家,拥有取之不尽的风能,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风力发电技术,但风力发电仅占日本电力供应的5%左右,日本生产的大量风力发电设备,绝大多数投放到了国际市场。
在能源问题上,日本逐年扩大核能的比重,却对其他新能源关注甚少。
核材料储备充足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今世界制造原子弹等核武器的技术不再有任何秘密,任何一个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都具备研制核武器的技术和基础设施,连朝鲜、伊朗、巴基斯坦这些国家都能研发核武了!真正的难点是在于核材料。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核弹原料铀235/238纯度达到92%至93%,被称为武器级。
通常认为武器级的钚6千克—9千克,或12千克—16千克铀就可以制造出核爆炸装置。
但武器级铀和钚的提纯是一道极其繁琐的工序,要把反应堆级的铀浓缩到武器级,需要至少4000多次的反复提炼浓缩。
武器级铀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直接获得,所以任何一个国家若想发展核武器,获取核原料、浓缩核材料就成为关键。
而伊朗的铀浓缩工厂一直是美国、以色列的眼中钉,也是这个原因。
伊朗铀浓缩工厂在核原料的获取上,日本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