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告,“狮子滩梯级水电站枢纽”被正式列入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这也是狮子滩发电公司80岁诞辰收到的最厚重的一份贺礼。
狮子滩水电,这个诞生于抗战烽火,兴起于“一五”计划,在产业报国路上负重前行八十年的能源企业,又被赋予一重恰如其分的身份 一座活的水电工业遗产博物馆。
历史底蕴厚重
80载岁月沉淀的瑰宝
它的建成,被苏联专家誉为“新中国水电建设事业首先开放的一朵鲜花”。
向上滑动阅览
1941年桃花溪发电,首月供给149户照明用户,售电量2712度。由于这一水电站的建成,众多工厂迁建到长寿,如恒丰和允利米厂、中国火柴厂、中国工业炼油厂等,国防委员会所属二十六兵工厂、二十八兵工厂等更是用电大户,在能源奇缺的四十年代,桃花溪以及随后建成的龙溪河下清渊硐水电站,以当时中国最廉价的电力,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大后方的生产。
1954年8月1日狮子滩主体工程开工,第一台机组于1956年10月1日发电,1957年3月全部四台机组投产,总装机48MW。狮子滩水电站比计划提前14个月发电,极大缓解了当时重庆地区用电紧张的局面。
狮子滩水电站投入生产后的一年证明 机电设备制造安装良好,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一年计发出6000多万度电,节省燃煤35000余吨,首先满足了1956年第四季度重庆地区亟需的1000万度电,对超额11.68%完成全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使重庆等地工业用电的成本比之前降低25%左右,而且保证了1957年重庆电力增长15%的需要。
1956年4月,时任水电建设总局总工黄育贤在《科学大众》杂志发表《狮子滩发电站》科普文章指出,狮子滩水电站的建设速度和施工质量“标志着新中国水力发电建设事业正在胜利地成长”;同年10月,狮子滩水电站发电剪彩仪式前夕,时任水电建设总局局长李锐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狮子滩水电站发电的意义》也指出,“狮子滩水电站这些实际的情况,特别是速度和造价方面,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发展水电事业的特殊优越条件,我国应当尽快尽多发展水电的正确方针从而得到更有力的说明。”
眼见这新中国第一座自建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成就,苏联专家卓洛塔廖夫感叹说 “如果说狮子滩不是新中国水利建设中一朵先开的鲜花,至少,也是新中国水电建设事业中先开的一朵鲜花。”
因着这一朵鲜花的首先开放,它的种子被带到了岷江、三门峡、以礼河,撒向了全国各地。
它被誉为“新中国水电专家的摇篮”,孕育了中国第一代元老级水电专家群体,培养锻炼了数以千计的专家和技术骨干。
向上滑动阅览
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李锐曾撰文写道 “水电系统的技术人员,都知道中国水电的四位元老 施嘉炀、黄育贤、覃修典、张昌龄,他们都出身于清华……”。这四位元老,除施嘉炀以外,其余三位,以1935年黄育贤率队踏勘龙溪河为开端,均先后来到狮子滩,他们既是狮子滩水电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水力发电事业的主要创始人。
1937年,为参加抗战后方建设,毅然放弃美国学业的张光斗也来到狮子滩。多年后他在自传《我的人生之路》中回忆 “……龙溪河梯级开发,有狮子滩、上清渊硐 、回龙寨、下清渊硐四座水电站……大家工作很努力,热情很高,因为这是支援抗战的工作,半年把设计和图纸做出来了。当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但大家很愉快。”
这一时期龙溪河畔的著名专家人物还有吴震寰、李鹗鼎、裘燮均、萧季和、蒋贵元、朱宝复等,几乎囊括了全国最主要的水电建设人才。
1945年,中国政府派出73人参加中美三峡工程联合设计,成行赴美的人员中,张荫瑄、周太开、冯乐熊、李津身、李景沆、林元惕、刘芳级、卢伯章、马君寿、潘仲渔、邓才寿、曹承慰、王伊复、于崇文、徐怀云,以及未成行但参加了设计的蔡镇宇、胡世乐、王忠汉、舒扬棨,均出自于龙溪河工程。他们不仅是三峡最早的元老,回国后也大多进入了八大设计院等机构,成为电力行业高级技术领导人、一代水电专家。
狮子滩水电站工程量大,技术复杂,时间短促,经验缺乏,兼之准备工程较差,勘测、设计、施工一直处于平行交叉的状态下进行,在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鞭策下,狮子滩水电站的建设可谓是举全国之力,即集中力量办大事。工程不仅汇聚了当时国内顶尖的水电建设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四川省内和全国的水电学校还有一些水电站施工单位,也派大量人员来参观、实习、学习交流,工程结束后更是开枝散叶向全国输出了数以千计的水电建设人才。其中张津生、游吉寿、沈维义、陈述、崔军、汪成杰、孙仁义、吴秉俊等上百位狮子滩培养锻炼的水电建设专家,有的进入国家部委,有的奔赴各大水电工程局、武警水电部队,对我国以后的水电工程施工建设和水电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年工程局的技术员,后来任水利电力部、能源部计划司司长,中电联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的游吉寿回忆
“在龙溪河这九年的日日夜夜,让我终生难忘。建国初期水电建设的热潮,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磨练,龙溪河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的工地生活,让自己的身体素质也无形中得到了锻炼。所有这一切都为我的成长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永远怀念这段充满激情的青春年代。”
它也是新中国艺术家创作的宝库,丰硕的文化成果跨越世纪,历久弥香。
向上滑动阅览
狮子滩水电站被视为我国自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曾经在文化艺术界掀起一股狮子滩旋风。
著名画家宗其香、李斛、周元亮、李少言、吴凡、邓中铁、杜咏樵、谢梓文、白澄、杜显清等为它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周元亮国画《狮子滩电站》和宗其香国画《狮子滩瀑布》,占据了当时许多报纸杂志版面;采风的作家代表有沙汀、艾芜、高缨、杨禾、杨璀、邵子南、张惊秋等,其中高缨诗集《狮子滩人》和杨禾报告文学《龙溪河上的来信》至今读来仍脍炙人口;剧作家陆棨创作的《龙溪河上的姑娘》传唱一时,作曲家汤重稀创作的《龙溪河上歌声飞扬》更是入选了1957年四川省中小学音乐教材,参加了首届全国音乐周,成为永恒的经典。
此外《人民日报》在1954-1956年期间密集刊发狮子滩水电站的新闻报道达21篇之多。可以说,狮子滩水电站实际成为了五十年代一个重磅的文化符号,它引领的工业审美和当时对工业风貌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艺术价值难以估量。
值得一提的是,影响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被誉为“青少年成长不可不读的作品”——小说《红岩》,也创作于狮子滩,小说封面上红色悬崖上挺立的青松,正是来源于狮子滩水库的大坪岛。
红色基因传承
忆往昔风流人物
它的修复,牵动了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心。
向上滑动阅览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前夕,下清渊硐和桃花溪电站被溃逃的国民党军队相继炸毁。面对一片废墟,电厂职工自动组织起来修复发电机。湖北技工卢会卿克服电气物资紧缺的困难,在没有氧焊的条件下,用原始的烧银牌焊接法和用白绸裹伤浸漆保证层间绝缘,攻克了定子线圈修复工作的主要难关,为修复工程立下汗马功劳,是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1950年8月12日,政务院经济委员会向党中央函告长寿电厂恢复发电消息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复函指出 “奉毛泽东主席交下你会来函,知你会职工在被蒋匪炸毁的废墟上迅速地修复发电厂甚感欣慰!长寿水力发电厂的恢复和开发,中央极为注意,明年并拟继续开发。希望全体职工努力提高政治和技术水平,迎接明年的建设任务。”中央复函极大地鼓舞了长寿电厂的广大职工。
它的成功,让周恩来总理欣然题词、朱德委员长开怀赋诗。
向上滑动阅览
1958年3月5日,恰逢周恩来总理60岁生日,他来到龙溪河,先后视察了狮子滩水电站、狮子滩大坝、上硐大坝和回龙寨工地,全面听取综合开发利用龙溪河水力资源的工程汇报,对电站系统工程质量优良、提前计划一年竣工投产、节约建设资金,对上硐电站先期续建完成投产,对正在续建施工的回龙寨和改建施工的下硐两个电站可按计划于1959年发电等表示满意,因而挥毫题词 “为综合利用四川水力资源树立榜样,为全面发展四川经济开辟道路。”
李富春、李先念副总理也题词 “为长江综合开发,开辟了道路,为四川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正是狮子滩电站的成功经验,让周恩来总理看到了长江支流梯级开发的广阔前景。他的题词也充分表明,综合利用水力资源是前提条件,全面发展经济才是最终目的,并由此逐渐形成了治理长江必须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五利俱全”的指导思想,后来成为三峡工程建设的一个重大原则。
1963年4月3日,年近八旬的朱德委员长也专程来到狮子滩。在听取狮子滩电站和长寿湖渔场负责同志有关情况的汇报后,朱德委员长在重庆市委副书记辛易之、长寿县委书记纪俊仪等陪同下,视察了狮子滩大坝、溢洪闸、地下廊道和总理纪念亭,观看周恩来总理和两位副总理的题词、电站建设碑文。朱德对电站建设、水力资源开发及长寿湖渔场建设,感到十分满意,并对相关工作作了指示要求。
很多年以后,人们才发现了朱德委员长长寿之行曾写过三首诗,收录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朱德诗词集》里,其中有《狮子滩电站》诗一首
龙溪河上狮子滩,四级阶梯一水源。
利用层层修电站,功成恰是跃进年。
当年众多革命前辈及子弟秉持“产业报国 使命担当”的信念为它奋斗。
向上滑动阅览
在狮子滩水电诞生之初,我国最早的共产党员水电专家吴震寰就是它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吴震寰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的儿子,1939年奉周恩来之命进入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其公开身份是长寿分厂工程师、工务长,同时以秘密党员身份为党工作。
解放初期,一大批政治战线和军事斗争战线转来的干部和具有红色革命家庭背景的专家来到狮子滩,在物资匮乏、时间紧迫的艰巨条件下,以共产党人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勇挑重担,为浇灌“新中国水电事业第一朵鲜花”在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的带头作用。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
罗西北,中共早期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罗亦农之子。成都勘测设计院第一任总工程师,在龙溪河、大洪河河流规划和电站初步设计中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
王景任,中共早期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之弟,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富春之婿。接收长寿工业的军事总代表,在长寿水电工程修复、上硐复建和狮子滩水电站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
崔军,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崔田夫之子。从苏联学成归国即赴狮子滩,是狮子滩电站厂房设计、施工和下硐电站设计、施工的主要技术领导者。
邓照明,中共川东特委副书记,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受命组建西南水力发电工程局,肩负创业重任,是狮子滩电站工程开工建设的领导者。
林向北,革命烈士林佩尧之子,双枪老太婆原型陈联诗之婿,“万县七君子”之一。负责物资供应,为狮子滩电站建成和提前发电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昌,南昌起义“贺龙手枪队”队长,中央特科元老,“万县七君子”之一。负责后勤接待,出色完成许多重大接待任务,提升了工程建设对外形象。
绿色基因延续
不忘初心展新时代风采
它凝练了“四创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定不移保持初心。
向上滑动阅览
第一个“创”是艰苦创业——建厂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期 从支援抗战生产,到修复废墟发电,从提前完成一五计划,到大跃进中新建大洪河电站,从文革十年的坚守,到企业全面整顿与改革,在这一漫长时期,狮电人以“扎根山区,献身电业”为己任,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奉献青春和热血。
第二个“创”是安全创效——改革开放中期 坚持以安全为中心,强化安全基础管理,狠抓设备治理,着力于设备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在“爱长电、讲贡献、保安全、多发电”的精神鼓舞下,大力开展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工作,率先获得四川省电力局“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企业”称号,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声誉和效益,同时大幅提升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第三个“创”是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狮电人紧跟时代脉搏,抓住机遇,重新确立“安全为本,效益至上,务实创新,自强发展”的企业精神,积极开展增容扩机、自动化改造,实施下山工程,发展多种经营,推进对外承运承检、培训旅游等市场化业务,形成二次创业高潮。
第四个“创”是和谐创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下,狮电人积极践行国家电投“和文化”,不忘产业报国初心,持续奋斗,努力做优狮电品牌,打造“生态企业,花园电站”,建设“绿色能源,和美狮电”。
它延续“绿色基因”,进入新时代,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脚踏实地。
向上滑动阅览
作为我国最早实现全河流开发的梯级水电厂,狮子滩水电在水资源利用上已不具备优势。进入新时代,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指引下,延续“绿色基因”的狮子滩水电,新发展思路逐渐清晰。通过聚焦用活资源、激活队伍和树立品牌不断发力,以做优狮电为目标,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让老狮电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狮电文化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狮电品牌形象得以彰显,并连续六年保持盈利,极大的提升了“狮电”影响力。
仰望“2035”的星空,今日的狮子滩水电依然脚踏实地
一是在电站提质升档方面走生态发展之路,让“看发电”落地。一方面统筹闲置土地开发利用,融合“最美乡村+最美河流+最美电站”概念,打造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红色文化,水电文化和科普文化游,用文化创造价值、引领公司未来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加快公司现代化、集约化管理进程,以具有区域优势的重庆新能源运营中心,整合重庆系统内分散的水电、风电等能源资源,积极推动系统外小水电机组接入,汇聚形成强大的能源管控系统,为综合智慧能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在文旅发展方向,致力于让狮子滩水电“四大文化”落地。以建设光伏示范区、综合智慧能源应用场景展示区,结合长寿湖景区升级打造兼具旅游观光性质的新能源科普基地和狮子滩水电实体博物馆,连通环长寿湖红色文化旅游路线为举措,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培育中小学生流入狮电,带来价值,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从综合智慧能源发展方面,推动国家电投“2035一流战略”落地。坚持生态能源发展战略,以国家电投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能源发展战略为指引,落地重庆公司与长寿区政府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开展长寿湖文旅建设以及综合智慧能源、交通绿能替代、配电资产管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电力金融服务等领域项目合作,加速推进长寿区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为重庆市全面落实“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发挥“三个作用”做出新的贡献。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并下载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