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治水兴水惠民生 人水和谐促发展南明湖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水水利系统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勇立时代潮头,以新时代水利人不畏艰难、实干苦干的拼搏精神和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的奋进力量,努力书写出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精彩画卷。
一系列数字度量着十年的时光: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925个、新增达标提标人口109万人,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4座、山塘整治908座,创成绿色小水电站130座,完成中小河流治理652公里,水土流失治理553平方公里,建成绿道4401公里,累计创成省级美丽河湖41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6个……一幅幅画面记录下十年的变迁:超级马拉松赛道上的健步如飞、明星湖和寿元湖畔的欢声笑语、瓯江绿道连起的美丽乡村、哗哗入户的丽水山泉、碧水潺潺间的白鹭齐飞和鱼翔浅底、拔地而起的大坝堤防、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古堰古塘……碧水焕新颜 绘就生态底色作为生态“优等生”,丽水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将“水更清、景更美、岸更绿”作为统揽全局的水生态建设愿景,以“河长制”推进“河长治”,因地制宜全域推进水环境治理。
遵循“以民为本、因地制宜、久久为功”的总体思路,丽水市累计投资400多亿元系统开展全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坚持“城乡一体、水岸同治”,破解水污染顽疾,提升水环境质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瓯江干流水质达到优(Ⅰ、Ⅱ类)的比例已从10年前的80.9%提高至100%,水环境质量在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第十,居全省第1位。
全市创成135条(段)市级以上美丽河湖、28个水美乡镇、174个水美乡村、47个市级水利风景区、6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连续6年获得浙江省五水共治“大禹鼎”、连续2年获得“大禹鼎”银鼎。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丽水市因河(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得到通报表彰。
从“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到“五水共治”再到“美丽河湖”,丽水市河湖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大踏步向全域幸福河湖跃迁。
云和长汀沙滩秀水泽两岸 共享江河安澜丽水地处浙南山区,居民多在山间盆地和沿河聚居,山势险峻,河流湍急,极易发生洪水灾害。
守护江河安澜,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人民群众筑牢安全屏障,一直以来都是丽水水利人的愿景。
这十年,丽水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住“重要窗口”的安全底线,守护一方幸福安澜。
深入实施“强塘”工程、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等一大批重大水利项目,松阳黄南水库、缙云潜明水库等一批“上蓄”工程,丽水市大溪治理工程、丽水盆地易涝区好溪堰水系整治工程相继建成;完成117.2公里独流入海河流治理工程、652.2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全面建成“五化”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成瓯江防洪数字化管理平台,成功防御“海葵”“菲特”“苏迪罗”等强台风袭击以及流域性大洪水和干旱,最大程度降低了水旱灾害损失。
松阳县黄南水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水利人前进的不竭动力。
这十年,丽水稳步推进滩坑水库引水工程、庆元兰溪桥水库扩建工程等重大水资源保障工程,全市新增年供水能力 1.2 亿立方米,县级以上城市初步建立“一源一备”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通过农饮水达标提标行动,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925个、新增达标提标人口109万人,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7.8%,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 58.8%,全市行政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显著提高了农村群众生活条件和民生福祉。
点水成“金” 实现绿色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丽水人民的最深切感受。
松阳县的绿色长廊、龙泉市的宝溪水韵、云和县的长汀沙滩等一系列因水而生的景点,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水经济”的助力下,丽水市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6万元和1.65万元,分别提高到2021年的5.33万元和2.6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实现全省“十三连冠”。
在丽水,绿色水电也是丽水“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载体。
遂昌县成屏一级电站十年来,丽水市立足优势生态资源,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创成绿色小水电站130座,成功创建“绿色水电丽水示范区”,成为国际小水电中心在中国设立的第7个示范基地(区),努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之路。
制定出台全国首个小水电地方标准《小水电生态建设技术规范》,建成全省第一个集水电行业及安全管理、生态流量在线监管的“智慧水电”系统,有力推动水电行业管理数字化转型进程;在全国率先开展水电产权(股权)改革,成功上线水电产权(股权)流转平台,通过赋予水电企业产权(股权)金融属性,盘活资产。
这十年,绿水青山间唱响共富新曲。
丽水90%的水电站属于集体股份制投资,部分山区村集体或群众利用集体土地、山林资源等形式参股投资,参与电站分红,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带动了群众致富。
丽水市共有486座电站参与扶贫惠农,占全市电站总数的59%,总装机达到94万千瓦,累计支付惠民资金超7.7亿元,提供了约1.5万个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就业人口3854人,发挥了积极的扶贫解困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丽水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和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山区样板作出了积极贡献。
步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丽水水利工作者将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始终坚持新时代治水思路,以实干担负起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的使命责任,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走好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共生,让丽水更美丽,让人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