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就在这一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23   来源: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风电之家   浏览次数:2720
核心提示:就在这一刻!


一刻钟你可以做什么?

喝杯咖啡

刷会儿抖音

读一篇文章

......

或许

你什么也干不了

只发了会儿呆

 

而有这样的一刻钟

给你熠熠生辉的舞台

带你一起飞


2020年,云上复工、云上会议、云上沙龙、云上签约……一系列云上系列成为集团公司“反脆弱”、抗疫情的有力举措。集团公司新闻中心结合广大宣传员呼声,开展“云上一刻”宣传技能培训,每周五、一刻钟培训视频、两刻钟交流互动。自2020年5月8日以来,已累计举办28期,发布培训视频28个,邀请授课老师26位,涵盖十类新闻宣传技能,在线互动交流4万余字,成为广大新闻宣传员互动交流,学习新闻宣传技能的一个重要平台。


如果你能坚持

必定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如果你能坚持

必能见证一刻钟的奇迹






问答实录,向上滑动阅览


问 在面对重大题材新闻时,怎么能把它做到即赚流量又赚口碑,培养相关的新闻思维?


答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到多元和开放。“80后”“90后”“00后”,他们关注哪些东西、喜欢那种形式,那么你就得跟他们怎么来说话。我这次演讲的题目就叫“如何与这个时代说话”,关键是与这些青年人怎么说话,他们喜欢什么你就说什么,就是个视角、方式、形式和色彩,都要与青年人的特点结合起来。

 

问 针对文字内容较多、比较有亮点、感人的这一类通讯文章,在微信平台该怎么去策划推送呢?


答 对于长通讯来说,在微信上推送时不建议原文铺陈,要分解和找亮点,针对某一个特色再进行策划主题内容。在眼球稀缺的年代,读长文已经几乎不存在。但是内容为王始终不会变的。对于长文,建议还是变短为好,可以只发一个细节,吊起胃口再给出比如官网、报纸等链接。

 

问 如果采访对象是一线职工,通常很难提供很详尽的书面材料,要报道的也是日常例行工作,应该怎么设计问题、挖掘更丰富的素材呢?


答 我们既然宣传一个人,肯定是他工作上有亮点、对公司发展有助力、给予身边同事正能量的人,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许本人看来很寻常的小事,背后隐藏着震撼人心的感人故事,这都需要我们仔细思考,抽丝剥茧,我们需要从她日常工作中的“质量”或“特色”入手,还可以找一些数据,从数据上选择发问,采访人自然就能说出一些“成绩”啦。

 

问 在生产现场用手机拍摄短视频的话,有哪些注意事项或者可借鉴的良好经验?


答 现在手机是一个很好的拍摄工具,不容小觑。手机可以随时记录身边的点点滴滴,方便操作,每个人都可以是视频博主。我们只需要保证,尽量在抓拍的过程中防止过多抖动,并且横竖画幅统一,画质调清晰,这样的素材就更容易制作出好的短片。

 

问 会议照片,是拍领导静态的照片还是领导在讲话中的照片好?


答 肯定是领导在讲话中的状态,因为这个时候领导的状态更加丰富,会给通讯员提供更多更好的表情。会议的一头一尾及脱稿讲话且有手势动作时,一定要迅速抓拍。合格的领导讲话照片,应该表情自然,神态自若。避免在镜头中出现话筒挡脸、抵住嘴等情况。要及时调整拍摄角度,必要时请会务人员帮忙调整话筒位置。

 

问 碰到节日必出微信怎么结合热点把每年传统节日做出新意?


答 虽然节日都是相同的,但是可以宣传的点还是很多,比如我们之前做情人节的内容,一次做了双职工,一次做了我们恋着客户和业主,还有一次做了两个不同的工序碰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了不同的产品来介绍我们的生产工艺。节日年年有,我们可以挑选重点或者说是可能会爆的,关注度高的内容去做精做大,不必求多求全。

 

问 怎样才能写出精彩的软文开头呢?有哪些技巧或手法可以借鉴?


答 新闻软文开头一般有开门见山型、情境导入型、引用名言型、平铺直叙型、夸张刺激型、联想猜测型、故事讲述型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但有一点就是,新闻软文的内容一般都是事实性的,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有必要提到时间和地点,并清楚地解释六个要素,从而引出主题。

 

问 1000字左右的通讯稿需要有措施、有成绩、有数据、有事例,往往在写稿时候想做到“四有”并且精炼内容确实太难了,如何把握重点?


答 “四有”的稿子很常见,我个人认为数据成绩篇幅不超过20%,事例在先、措施在后,聚焦一个事写透,再配合小冲突或者人物叙述等等的方式,一篇稿子基本可以了。当然这只是一种组稿的方案,但成绩和数据篇幅一定是要小于措施和事例的。

 

问 报告里提纲挈领的标题往往就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点,那如何从一个标题、一段叙述转化为生动灵活的故事,转化为引人注目的新闻呢?


答 记住一句话,让你的新闻有声有色有画面有故事,有声,你就得写人,写直接引语、间接引语。有色,你就得描写,表达方式要综合应用。有画面,你就得把现场、场景刻画出来,把故事讲出来。

 

问 “好题一半文”,该怎样抓要领快速提升,写出美的标题呢?


答 好标题的制作,是作者文字能力、文学素养等综合能力的反映。我的经验是,要想制作好标题,首先要对文章内容深刻理解和把握,反复阅读文章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念头跳进脑海,标题就出来了。其次,要养成多看多记各类新闻、文章的好标题,多读诗词等,在实践中学习借鉴,从而让标题变得更有文采。

 

问 怎么能够将平时的宣传文字更好地转化为电视语言,有何妙招?日常需要进行怎样的学习积累?


答 宣传文字与电视语言的转化不是孤立的两部分,仔细品读《航拍》的文案是可以从中读出传播学的基本原则 尽可能多地运用受众熟悉的例子或事物,使之获得重新解释;所有期待受众接受的观念,都应尽可能简洁完整地表述;尽可能减少受众难于记忆、复述的新概念或案例。无论是哪种宣传方式,我们还是首先要尊重这些传播学规律,其次并向着这些去努力靠拢,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企业的宣传。

 

问 初学者有什么注意事项和掌握哪些基本技巧?如何才能让画面拍的稳定?无人机拍摄特写有什么技巧?


答 建议初学者在刚接触无人机时,尽量远离城市和人群飞行。在空旷的环境中飞行比较安全。最重要的就是完全掌握无人机。每个按键的操作和每个功能用途。画面拍摄稳定需要慢推慢收油门杆,多操作无人机飞行。培养自己的操控感觉。当无人机拍摄特写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使用长焦镜头,二是使用画面裁切,三是将无人机尽量贴近拍摄主体。

 

问 剪辑的再创作,是不是需要从一开始就要构思好整部片子及视频分镜头?


答 不要否认你的直觉,平时积累的视觉素养最后都会形成直觉。同时,好的作品其实是需要在拍摄时候,就需要有剪辑思维和分镜头思维的,这样拍摄更有目的性。如果条件不允许,或者说素材比较差,这时候后期的剪辑思维可以使得混乱的画面起死回生。

 

问 弱光下拍运动题材,比如公司举办的露天运动会,开闪光灯影响比赛,背光下更是难拍,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拍好呢?


答 一是提前准备反光板,二是有帮手帮忙打灯主体补光,三是选择侧逆光,光圈优先,低感光度,高速安全快门。

 

问 针对确实不善言辞的被采访者,除了引导再引导,采访与受访者有关的人员,还能咋挖掘?


答 对不喜欢表达的人,有时说的不一定好,可以跟随,观察。听别人讲,看他怎么做,用白描记录就行。有几句含金量高的个性化语言即可。很多基层的工人,工匠,不善表达,我们换个视角,聊点别的,也有可能挖出意想不到的成果。只要不离主题,一切素材可用。

 

问 一些常规性的生产经营、职工培训,在没有热点可蹭的前提下,需要穿插什么元素可以成为爆款微信?


答 对于这类比较严肃、生硬的微信题材,首先的建议是可以不发,或者是多期整合成一期发布。如果要单期宣传,可以从标题和排版两方面入手提高阅读量,特别是可以拍成短小精悍且有趣的视频,为朴素的题材增添活力。

 

问 一般拍会议的场景,有没有光圈和快门搭配的技巧或是模式?


答 我有一个套路,一般光线较暗的环境(室内)用快门优先较为方便,快门调至120分之一秒(确保人物动作不虚),其他自动(此时光圈一般会自动到最大,ISO一般会尽可能的小)。光线充足时(室外)用光圈优先,光圈调至最大光圈(会根据需要),其他自动,此时,ISO会自动比较小,快门也一般比较快。

 

问 每次采访现场,大家话题都是围绕苦、难来讲,写的时候不免落入俗套,如何在苦难工作中寻得新颖角度呢?


答 咱们自己得先有一条主线,采访过程中,再去启发和引导被访者,循循善诱引导采访对象继续说下去。慢慢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往正题上引。也可以通过侧面了解或在交谈中捕捉到对方的某一兴奋点,由此切入,产生共鸣,再引入正题,这样也能使采访成功,避免他只诉苦。


问 想问一下vlog这样的表现形式在企业的生产表现中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请问一下怎么样能把两者更好的结合,主题的选取有什么建议呢?


答 我们公司有一个焊工也拍过上班到下班的一天,这样真实的镜头哪怕简陋一点也能体现很多东西,我认为只要人是阳光向上的,工作中的点滴记录就都是对企业的好的宣传。

 

问 怎么拍出光束的效果和电焊时火花拉丝的效果呢?

     

答 电焊拉丝效果就是要利用慢门拍摄,快门时间控制在0.5秒左右,调整其他两个参数,保证正确曝光即可。至于光束拍摄,可以有自然光,也可以人为制造光束,这块拍摄正确曝光拍摄结束要通过后期稍做调整,加大一点对比度光束呈现会更突出。




2021年

“云上一刻”将继续与大家见面

创造更大的价值

期待更多同仁参与!

祝大家牛年吉祥,事业节节高!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来      源 国家电投

      划 云上一刻小组
      图 陈凯茜
      辑 闻晓蕊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并下载微博!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