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伊斯兰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一、伊斯兰出现前的世界文明格局季羡林认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其实,比这四个文明更早的两个世界文明也曾经辉煌数千年之久,那就是被称为世界文明摇篮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尼罗河文明,这两大文明有6、7 千年的文明史,比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都悠久,遗憾的是这两大文明盛行几千年后最终还是进入了历史博物馆,而给这两大文明带来灭顶之灾的则是古罗马和古波斯两大帝国。
穆斯林妇女从中世纪就参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在伊斯兰教出现前一千多年间,东方与西方的较量就没有停息过,从公元前500 年历时半个多世纪“希波战争”,到罗马帝国与萨珊帝国战公元三世纪至七世纪初的历时400 年的数百次战争,已经造成数百万人沦为奴隶,当时的世界真是动荡不安。
阿拉伯蒙昧时代的社会状况:一是战争连绵,社会混乱。
以血缘为纽带所组成的不同氏族和部落构成半岛游牧社会的基本细胞,氏族成员绝对效忠各自的氏族部落,并热衷血亲复仇,一百多年内,发生1700 次战争,活埋女婴,哀鸿遍野;二是经济困难,资源匮乏,各氏族和部落为争夺畜群、牧场和水源,始终处于绵延不绝的劫掠和旷日持久的厮杀中,致使半岛弱肉强食;三是多神偶像崇拜杂乱,阿拉伯半岛盛行原始宗教和拜物教,其崇拜物繁杂,在卡尔白天房供奉有360 多个不同的偶像,不同偶像的信徒之间大打出手;四是半岛生存危机加剧,两大帝国拜占庭和萨珊王朝长期在西亚的角逐和争霸,萨珊占领两河流域,罗马占领了埃及、叙利亚,两大帝国早已对阿拉伯人垂涎已久,把阿拉伯人当作囊中之物,迟早会把他们鲸吞掉。
光学之父伊本·海赛姆的实验室就在阿拉伯社会动荡不安,战争连绵,内忧外患,民族存亡的之际,在人们迫切渴望和平的历史时刻,一位伟人应运而生,他就是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570—632),他传播了和平之教——伊斯兰教(顺从、和平),通过20 多年的传播,伊斯兰教统一了半岛。
伊斯兰教以共同的信仰打破了半岛以血缘为纽带的狭隘部落关系,消除了部落割据、劫掠为生和血亲复仇的痼疾,促进了阿拉伯人的融合与团结,从而为统一的新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伊斯兰的出现不仅挽救了阿拉伯人于水深火热之中,还迅速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让已经形成上千年的世界格局重新洗牌,并从此形成了延续上千年的世界新格局,从而为不同民族营造了千载难逢的和平发展契机,对东西方世界文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世纪的穆斯林几何学家二、伊斯兰文化的渊伊斯兰文化是一种源于伊斯兰教的文化,是在《古兰经》和“圣训”的精神指导与鼓励下,由世界各族穆斯林在中世纪共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
它与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并称为世界古代四大文化体系,而且对其它三大文化及世界文明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伊斯兰文化有两大渊源,第一渊源是《古兰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其主要内容有四大领域:信仰领域、教法领域、道德修养领域和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人文科学领域主要涉及历史、人物、家庭、社会、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主要涉及天文、地理、医学、生物学、植物学、海洋学、山脉学等许多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古兰经》中有许多经文是鼓励求知和思维的,如:“你应当奉你的造物主的名义而诵读,你当诵读,你的主是至尊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所不知道的。
”(96 :1-5)“他(真主)把智慧赋予他所意欲的人;谁获得了智慧,谁确已获得了许多福分。
惟有理智的人,才会觉悟。
”(2:265)“有知识者与无知识者一样吗?惟有理智的人能觉悟”(39:9)“安拉的仆民中,只有学者们敬畏他。
”(35 :28)在《古兰经》里,仅理智一词就出现49 次之多,知识、科学、学问一词竟出现了811 次,值得一提的的是,信仰一词也正好出现了811 次,足见《古兰经》对理智和科学的重视,甚至把知识上升到了与信仰同等重要的地位。
穆斯林对科学的贡献不是名词概念,而是有汗牛充栋、博大精深的学术著作为支柱的伊斯兰文化的第二渊源是“圣训”。
“圣训”即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录,是对《古兰经》的诠释、详解和实践。
圣训的内容和所论述的问题十分广泛,除先知穆罕默德对《古兰经》的详细注解和教法实践外,也包括他处理和协调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社会所面临的诸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司法、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
圣训中有关追求知识的教诲俯拾即是:“求知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天职。
”“学习应从摇篮到坟墓。
”“智慧是信士的遗失物,无论在哪里发现,都最有资格接受。
”无疑,这些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经训对穆斯林追求知识和传播知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伊斯兰文化以《古兰经》和“圣训”为中心,兼收并蓄人类古文化遗产,熔东西文化为一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鲜明伊斯兰特色的知识形态的多学科文化体系。
它概括为四大领域:1、宗教学(古兰学、经注学、圣训学、认主学、教法学、比较宗教学等)。
2、哲学(自然哲学、宗教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等)。
3、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医学、光学、化学、医药学、物理学等,包括科学试验法)。
4、人文科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等)。
三、伊斯兰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著名科学史专家萨尔顿热情洋溢地夸奖:“人类的主要任务已经由穆斯林们完成了。
最伟大的哲学家法拉比是穆斯林,最伟大的数学家艾卜·卡米勒和伊本·希南是穆斯林,最伟大的地理学家和百科全书家麦斯欧迪是穆斯林,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泰伯里是穆斯林。
” 中世纪从事科研工作的穆斯林这到底是一家之言的溢美之词呢,还是客观事实?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层面介绍以下伊斯兰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哲学方面:伊斯兰教是个重视理性的宗教,《古兰经》里理智一词曾经出现过49 次之多,因此穆斯林在阿拉伯半岛便掀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史上罕见的百年翻译运动。
穆斯林把希腊哲学及外来科学文化的一系列著作由希腊语、叙利亚语、波斯语、印地语、希伯来语、科普特语、奈伯特语和拉丁语等外来语翻译成阿拉伯语。
阿拔斯时期,经过哈里发曼苏尔、拉希德,尤其是马蒙等哈里发的不懈努力,建造智慧宫,使百年翻译运动达到了空前的鼎盛。
伊斯兰对哲学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
首先他们保存了古代的学术文化。
众所周知,古希腊和古罗马哲学家的很多哲学原作,在中世纪多已散佚,阿拉伯人的翻译运动,不仅保存了大量希腊古代文化典籍,而且也保存了很多印度和波斯的古代典籍。
由于希腊古典著作在中世纪的散佚,欧洲人在公元12 世纪以前,几乎无人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另外他们启蒙了西欧思想。
12世纪后,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些西欧国家的学者到西班牙和西西里学习,以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巴杜亚大学为中心建立的阿威罗伊(伊本·路西德)主义学派,在近代实验科学诞生之前的欧洲思想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欧洲的哲学思想产生过积极影响。
伊本·路世德提出,宗教和哲学是不同范围内的真理,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