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拉窗帘
就被眼前的“黄风怪”
给震住了
这是我国近10年
最强最广的一次沙尘天气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光伏治沙”
是的,你没听错
一块小小的光伏板
在建设者眼里
它有着太多的用处
可以让沙漠变成绿洲
给荒山披上外套
在鱼塘建起电厂……
光来了,沙退了
▲国家电投北京公司光伏治沙项目让沙漠换新颜
在光伏板之间种植苜蓿等防沙植物
我国八大沙漠有三处位于内蒙古。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南部的磴口县,有着“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全区植被覆盖率较低,荒漠化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电投不断探索“光伏+”新模式,建设了全国首个光伏治沙项目——内蒙古磴口50MW光伏项目,发展光伏与沙漠治理、节水农业相结合,使当地沙漠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5%提高到77%,让沙漠变宝地,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在磴口50MW光伏治沙项目现场,一排排组件在万里晴空下排列整齐,一尘不染;而每排组件的空隙土地上,开着紫色花朵的苜蓿、生长繁茂的牧草,如今的这里几乎看不到“沙漠”的影子。
有了牧草,羊来了
在青海,共和光伏电站
成群的“光伏羊”悠哉地漫步其间
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曾是沙化严重的“不毛之地”。如今,塔拉滩建设了千万千瓦级光伏产业园区,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因地制宜”,在荒漠化土地建设光伏电站,电站建设及组件清洗使光伏子阵内的风速降低21%,温度降低1.77度,在青海最干燥的1至3月,湿度提高4—6%。原本的荒芜之地长出茂密的牧草,滋养着几千只光伏羊,也成为了野兔、狐狸和各种鸟儿的栖息地。
治沙,一“马”当先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
▲在光伏列阵间培育固沙植被,将光伏发电和生态治沙融为一体,顶着炎炎烈日、迎着漫天黄沙,133天,每天沙漠中步行超两万步、近16公里,日均工作超过12个小时——这是国家电投人守护祖国北疆的身影
“光伏治沙”为沙漠披上铠甲
在阿拉善沙漠腹地,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国核电力院)新能源团队为近100公顷荒漠沙地武装上光伏铠甲,防风固沙效果明显,与邻近蚂蚁森林的梭梭树遥遥相望,呈现沙漠治理的智慧解决方案。
在固沙、绿化方面我们做的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策 划 闻晓蕊、韩品品
素 材 北京公司、内蒙古公司、智慧能源(国核电力院)
编 辑 闻晓蕊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加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