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海上风电导向架(传统海上风电安装的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5   来源:风电齿轮箱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130
核心提示:4月12日,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院勘察设计、广东火电和安徽电建一公司承建的华电阳江青洲三5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基础四桩导管架吊装精准对位,标志着项目海上施工步入新阶段。广东华电阳江青洲三海上风电项目,是我国首个离岸最远、水深最深、单机容量最大、总装机规模最大,淤泥层最大深度高达7米的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风机基础采用的是四桩导管架基础,高度和重量均为国内之最。广东院作为项目设计方,积极参与制定导管架基础施工方案,从设计前期就充分考虑施工的难易程度和施工效率等问题,做好了充分策划。同时,主动与项

   

4月12日,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院勘察设计、广东火电和安徽电建一公司承建的华电阳江青洲三5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基础四桩导管架吊装精准对位,标志着项目海上施工步入新阶段。
广东华电阳江青洲三海上风电项目,是我国首个离岸最远、水深最深、单机容量最大、总装机规模最大,淤泥层最大深度高达7米的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
风机基础采用的是四桩导管架基础,高度和重量均为国内之最。
广东院作为项目设计方,积极参与制定导管架基础施工方案,从设计前期就充分考虑施工的难易程度和施工效率等问题,做好了充分策划。
同时,主动与项目参建各方沟通协调,反复对结构进行迭代设计,从而降低建造和施工成本,减少对运输船和起吊船的限制要求,在海上风机安装资源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为项目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在桩基施工中,项目部提前策划、严密部署,全力优化技术方案及施工组织,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和比较,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水下机器人辅助吊装和高精度星站差分技术辅助定位,这也是国内首次采用此技术。
面对青洲三风电场海况复杂、船机靠泊困难,导管架高度高、跨度大、挂钩困难等问题,项目部积极组织业主、监理、协同单位群策群力,逐个击破,最终历时3小时10分钟完成吊装施工。
此外,项目部还率先自主研发建造了全国首个水下定位导向工装,并创造了17天完成9个机位沉桩施工的纪录,突破了国内四桩导管架桩基施工效率的瓶颈,为海上风电施工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华电阳江青洲三海上风电项目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附近海域,场址涉海面积约81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02.86亿元,规划装机容量500兆瓦,拟建67台单机容量为6.8兆瓦及8.3兆瓦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1座海上升压站、220千伏送出海缆、35千伏场内集电海缆、陆上集控中心等工程项目。
广东火电负责1标段施工总承包,装机容量为250兆瓦,包括34台风机基础制作、运输、施工及相应的9回35千伏海缆敷设等。
安徽电建一公司负责陆上集控中心土建施工,电气(含照明)、暖通、给排水、消防等设备安装,10千伏站用变压器等设备及辅材的采购、安装,陆上集控中心设备调试,配合系统联合调试等任务。
该项目是《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修编)》中规划的海上风电项目之一,计划2021年实现全容量并网。
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促进和改善广东电源结构,缓解供需矛盾,提高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