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二战巡洋舰造价(二战幸存下来的战列巡洋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5   来源:风力发电机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125
核心提示: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561篇原创文章,作者:群主飞龙。全文共4177字,配图20幅,阅读需要15分钟,2021年8月1日首发。本文收录于专辑“细品二战兵器”,本系列其他文章链接如下,欢迎延伸阅读:559. “老朽的后备”——二战联合舰队的旧式巡洋舰(上)557. 海军造船陆军用——至投降前的日本造平顶船全集及简介(补漏2)555. 海军造船陆军用——至投降前的日本造平顶船全集及简介(补漏1)553. 力量倍增器——二战日本海军的潜水母舰和特设潜水母舰506. 至投降前的日本造平顶船全集及简介401. 聋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561篇原创文章,作者:群主飞龙。
全文共4177字,配图20幅,阅读需要15分钟,2021年8月1日首发。
本文收录于专辑“细品二战兵器”,本系列其他文章链接如下,欢迎延伸阅读:559. “老朽的后备”——二战联合舰队的旧式巡洋舰(上)557. 海军造船陆军用——至投降前的日本造平顶船全集及简介(补漏2)555. 海军造船陆军用——至投降前的日本造平顶船全集及简介(补漏1)553. 力量倍增器——二战日本海军的潜水母舰和特设潜水母舰506. 至投降前的日本造平顶船全集及简介401. 聋子的耳朵——日造舰上战斗机的无线电装置小考399. 东线泥坑两兄弟——sWS与RSO396. 《太平洋之翼》:被洗白的源田实和扭曲的343航空队394. 硬核知识——二战日本海军航空兵的识别标识和编号变迁388. 命运多舛——降日又反美的DD-224“斯图亚特”号387. 捷克老片《坦克旅》,剧情道具皆上品386. 黄鼬傍地走,安能辨我是几型——"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下)385. 黄鼬傍地走,安能辨我是几型——"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上)278. 帝国最后的疯狂,海航局战“雷电”的改型和参战(3)263.雷电(2):这几个鬼子胆大妄为,居然降落到长沙国军机场做了这事259. 零战之父堀越二郎的另类作品:日本海航“雷电”局地战斗机(1)187. 折叠翅膀是个技术活——二战美国航空母舰多装飞机的秘诀本系列收录截止日本投降前的联合舰队建成的水上飞机母舰、潜水母舰、早期的装甲巡洋舰、三等巡洋舰和战时的特设巡洋舰。
这些军舰很多都是大家伙,虽然设计用途并非在第一线作战,但却是一线军舰不可或缺的力量倍增器。
日本海军虽然极端强调进攻,强调“好钢用在刀刃上”,但仍然设计和建造了为数不少的这类“倍增器”,值得关注。
二、继续打造“六六舰队”01. 浅间级装甲巡洋舰(Asama Class Armored Cruiser)根据日本“六六舰队”计划中的1897年第一期扩张计划,日本海军向订购了两艘浅间级装甲巡洋舰,分别为“浅间”号与“常磐”号。
该级舰由英国著名的造船工程师瓦茨爵士(Sir Phillip Watts)设计,增强了装甲带的厚度,划分了更多的水密隔舱,装备双联装203毫米主炮和众多速射炮,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性能首屈一指的巡洋舰。
图1. 明治35年(1900)6月,准备参加英王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的“浅间”,注意维多利亚式涂装“浅间”号(Asama),1896年11月12日在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公司的惠特沃斯(Whitworth)工厂开工建造,1898年3月22日下水、1899年3月18日建成。
5月17日回到日本横须贺。
1900年6月18日被编入常备舰队担任旗舰。
8月22日被派往中国大沽,参加镇压中国义和团的行动。
1902年3月17日作为常备舰队司令官伊集院五郎少将的旗舰被派往英国参加英王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
图2. 1925年2月25日位于珍珠港的“浅间”,一等海防舰时期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2舰队第2战队参加了仁川海战、黄海海战和对马海战。
其中在对马海战中被俄舰302毫米炮弹击中舰尾的舰长室和舰桥操舵室。
1914年9月14日被编入第一南遣舰队参加争夺南洋诸岛的作战。
后被编入遣美支队舰队,远赴美洲作战。
1915年1月31日在墨西哥湾触礁搁浅,5月8日13时在“常磐”号和工作船“关东”号的协助下出险,而后驶入中立港口紧急修理,12月18日依靠自身动力返回横须贺。
战后,“浅间”多次与“磐手”号组成练习舰队担任海军学员的远航任务。
图3. 一等巡洋舰时期的“浅间”,此时为灰白色的联合舰队标准涂装1921年9月1日舰级变更为一等海防舰。
1931年5月30日舰级又变更为海防舰。
6月6日在吴海军工厂增设了87式方位测定仪。
1933年在吴海军工厂加装了3年式40毫米高射炮。
1935年2月20日与“出云”号组成练习舰队,搭载海军学校的学员进行远洋航海。
图4. 彩绘:一等巡洋舰“浅间”,此时已经退出一线主力舰行列10月14日在驶往吴港的途中在仓桥岛南端的来岛水道(近广岛县白石灯塔)水域触礁,严重受损。
此后,该舰成为吴海兵团的练习舰,主炮被撤去,在第1主炮塔和烟囱的位置各增设了1门6毫米高射机枪。
1942年7月1日被列为练习特务舰。
1944年被拖航至山口县下关港外六连岛,作为住宿舰使用。
该舰残存至二战结束。
1945年11月30日除籍后被拖航至日立造船因岛工场。
1946年8月开始拆解,1947年3月解体完毕。
图5. 年代未知的“浅间”,此时可能作为海军官兵的实习训练舰使用,注意水兵们正在舰首舰尾站坡图6. “浅间”号上正在进行枪械训练的日本水兵“常磐”号(Tokiwa),1897年1月6日在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公司的惠特沃斯(Whitworth)工厂开工建造,10月18日被命名为“常磐”。
1898年7月6日下水、1899年5月18日建成。
7月16日回到横须贺。
1900年5月20日成为常备舰队的旗舰。
6月19日被派往中国大沽,镇压义和团运动。
图7. 装甲巡洋舰时期的“常磐”,本照片也是下面彩色版的原型图8. 装甲巡洋舰时期的“常磐”,灰白色的联合舰队标准涂装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2战队作战,参加了蔚山海战和对马海战。
1914年被编入第2舰队第4战队,参加了青岛方面的作战,后编入第一舰队第3战队,从事日本至上海航线的护航任务。
此后又远赴美西海岸执行警备任务。
1917年起作为练习舰,与八云舰一起,搭载海军学校的学员进行远洋航海。
图9. 一等巡洋舰时期的“常磐”1921年9月1日舰级变更为一等海防舰。
1922年9月30日,开始接受敷设舰的改装。
将后部主炮塔撤去,加装水雷库,共可搭载5号水雷200枚。
1926年11月改造工程完毕。
图10. 一等巡洋舰时期的“常磐”1927年8月1日9时39分在大分县佐伯湾的一次水雷布放演习中,右舷中央的1颗水雷突然发生了爆炸,9时41分,附近的2颗水雷又被诱爆。
这次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28人受伤。
该舰灭火后驶往佐世保修理。
图11. 一艘浅间级的舰尾特写,注意圆润的炮塔造型,及舰尾殖民时代风格的舰长专用回廊1932年1月赶赴上海,参加“1.28事变”(即第一次淞沪抗战)的作战。
1933年被编入第1遣外舰队赴中国华北,担任警备任务。
1940年被列为敷设舰兼防备设施训练舰,与轻巡洋舰“多摩”组成了第18战队。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的敷设舰其实就是布雷舰,日本人显然还想挖掘一下这艘万吨级大舰的剩余价值。
图12. 真正的敷设舰“冲岛”号,后方有一条3500吨级(5500吨级)轻巡1941年9月4日与“冲岛”号被编入第4舰队第19战队,在东中国海水域执行布雷任务,后因为第4舰队主要作战方向调整,被调往中太平洋,也因此获得了旧式巡洋舰里难得的一次前线参战机会。
1942年2月1日,为了报复珍珠港被机动部队偷袭,太平洋舰队新任司令官尼米兹上将派遣哈尔西中将率领“企业”号和“约克城”号两艘航空母舰担任主力,奇袭日本占据的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有意思的是,“常磐”号正在环礁内,而且是吨位最大的一艘军舰。
图12. 《决战中途岛》电影截图,电影里的TBD中队林赛少校瞄准的大舰远观像是一艘金刚级战列舰,实际上最有可能的是“常磐”号敷设舰图13. 《决战中途岛》电影截图,林赛投下的鱼雷正在逼近日舰,注意从舰尾主炮塔和船侧的副炮塔判断更像是一艘金刚级战列舰当天负责空袭此处的是“企业”号上起飞的三个中队——第6俯冲轰炸机中队、第6侦察轰炸机中队和第6鱼雷轰炸机中队,队伍中的飞行员都将在4个月后的中途岛海战中大放异彩。
战斗结果,“常磐”号布雷舰被数颗近失弹炸伤,亡8人,伤15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幕在2019年的大片《决战中途岛》中有所反应。
受到这次袭击的惊吓,“常磐”号于3月24日就回到了本土的佐世保,5月1日成为佐世保镇守府警备舰,随后,该舰曾短暂派至特鲁克基地,1943中再次返回本土后就较少远航了。
1945年8月9日,“常磐”在大凑港遭到美机轰炸,重伤搁浅。
11月30日除籍。
1947年4-5月被打捞出水,8-10月在函馆的大凑造船所解体。
图14. 装甲巡洋舰时期的“常磐”图15. 1945年在大凑港受伤搁浅的“常磐”号性能诸元:排水量:9700吨(常备)主尺度:134.72米(全长)/20.45米(宽)/7.43米(吃水)动 力:2台直立式三段鼓胀往复式蒸汽机,12座燃煤锅炉,18000马力航 速:21.5节续航力:7000海里/10节防 护:舷侧180毫米,甲板50毫米,炮塔152mm,司令塔356mm火 力:2座双联装阿姆斯特朗式203毫米L/45炮,14座单装阿姆斯特朗式152毫米L/40速射炮,12座单装阿姆斯特朗式76毫米L/40速射炮,7座单装47毫米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鱼 雷:水上457毫米×1,水下457毫米×4舰 员:726人02. 吾妻级装甲巡洋舰(Azuma Class Armored Cruiser)吾妻级装甲巡洋舰同样是根据“六六舰队”计划中的1896年第一期扩张计划订造的,同级舰仅1艘。
该级舰以浅间级为蓝本向法国订购,因此设计颇具法国风格,拥有修长的舰体和高干舷。
此外,机舱分开布置也是该舰的一大特色。
该舰是当时日本巡洋舰中舰体最长的,由此也带来了维护保养的不便,因为当时日本仅有浦贺船坞才能容纳它。
图16. 法国造装甲巡洋舰“吾妻”号,注意相比浅间级已经增加到3个烟囱图17. 本照片似乎就是上一彩绘版本的原型照1897年10月18日,该舰被命名为“吾妻”(Azuma),1898年2月1日在法国圣纳泽尔的卢瓦河船厂(Societe des Chantiers de la Loire)开工建造,1899年6月24日下水,1900年7月28日建成,10月22日回到佐世保。
1903年4月16日,“吾妻”号与“出云”号一起参加了炮击韩国海州邑的行动,后在朝鲜海峡担任警备任务。
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2舰队第2战队参加了旅顺之战、蔚山海战与对马海战。
战后成为海军少尉候补生的练习舰进行远洋航海。
1910年2月在舞鹤进行了大修。
图18. 拍摄时间地点未知的“吾妻”号图19. 参加练习舰队“吾妻”号远洋航海纪念品一战中被编入第一特务舰队参战,1921年9月1日舰级变更为一等海防舰。
其后,成为舞鹤海兵团的练习舰。
1931年6月1日舰级变更为海防舰。
1942年7月1日舰级又变更为一等巡洋舰,作为舞鹤镇守府的第4预备特务舰兼舞鹤海军学校的练习舰。
1944年2月15日除籍并被列为第15号废舰。
1945年解体。
图20. 拍摄时间地点不明的“吾妻”号,不过旁边的三角帆帆船可能说明在中东或西方人控制的海域性能诸元:排水量:9307吨(常备)主尺度:137.9米(长)/20.94米(宽)/7.21米(吃水)动 力:2台直立式四气筒三段鼓胀式蒸汽机,24座燃煤锅炉,17000马力航 速:20节续航力:7000海里/10节防 护:舷侧170毫米,甲板62毫米,炮塔152毫米,司令塔356毫米火 力:2座双联装阿姆斯特朗式203毫米L/45炮,12座单装阿姆斯特朗式152毫米L/40速射炮,12座单装阿姆斯特朗式76毫米L/40速射炮,12座单装47毫米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鱼 雷:水上457毫米×1,水下457毫米×4舰 员:650人-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