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研发出核电站的巨型安全环,美国半个世纪的技术垄断轰然崩塌。
曾经自视清高的美国人不淡定了,为什么国产巨型安全环会让美国人连声惊叹?中国创造力到底有多强?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国自主研发的巨型安全环到底有什么强大能力?别忘了帮我点个关注加个赞,只为给喜欢科普的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前段时间,我国成功研发巨型安全环的消息,引发了国际上不少国家的关注。
这是一个核电站中必须要用到的安全环,关于制造这一零件的技术,曾经被美国足足垄断了半个世纪。
这个巨型环对于核电站到底有多重要?它成功研发的背后我国科研人员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呢?我们就接着来了解一下吧!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它诞生于1951年的美国,这让美国实现了和平利用核能源的想法。
随着几十年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陆续有了核电站。
我国首座核电站也在1994年成功建成,成为了世界上第七个可以自行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但由于核电站的特殊性质,对于它的供电安全问题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就是核电站的安全环。
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制造这种安全环可以说是无计可施。
这就导致了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要从美国进口这种安全环。
但不管是进口价格还是交付时间,都是美国说的算。
我国在这一方面完全没有话语权现如今再看我们中国,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努力之下,最终成功突破了这个长达半个世纪的技术垄断。
2019年11月16日,一辆大型拖车载着直径15.6米150吨重的大家伙缓缓驶向了高速公路。
这则消息一出现,全世界都看得目瞪口呆,其中美国的反应最为强烈。
这个大家伙可是保证核电站安全的一个关键零件,然而这对于曾经“独霸”这项技术的美国来说,我国的成功制造无异于是给了它当头一棒。
这也使得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中国制造”四个字了。
毕竟这一次我国确确实实破了这项技术的关卡,而且和美国制造的相比价格更加亲民,更加具有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这样一来,让曾经骄傲自满的美国情何以堪?估计又要开始商量制裁我国的对策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这个巨型安全环,真实的名字叫做奥氏体不锈钢环。
它未来会应用在我国最新的核电技术,保护着核电站的安全运行,甚至有人亲切地称它为“安全卫士”。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电力。
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量,不少国家开始创造新型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电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
近几年还兴起了一种核电的电力,这种发电方式受到了不少国家的青睐。
因此核电站也成为了各个大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但核电站只能正常运行可是不行的,它还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运行。
不然就会发生核泄漏,那可是一种不可逆的灾难。
回顾之前,从美国第一座核电站投入运行以来,在这期间就已经发生过两次大型事故了。
日本核泄漏、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这一场场事故的发生仿佛历历在目,甚至直到现在还是没有办法彻底消除核泄漏的污染。
核电站安全问题,成了全世界都要面对的难题目前我国研制的巨型安全环,就是核电站的保卫使者。
它的研发技术可以说是重金难求,这个巨型的安全环成功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世界首创金属构筑形成技术、世界最重的和世界最大。
那它到底有多强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它是大锻件的基础,传统意义上的大锻件制造是用“以大制大”的办法,让它必须要比成型的工件大,这就消耗不少钢锭来制造。
但是可不要忘了,钢锭的尺寸越大所需要的凝固时间就越长,这就导致了冶炼难度的提升。
之前制造这种大型的环锻件,国际上都是采用的分段制造,然后在使用焊接完成。
但是这个方法在这么大型的环形锻件面前不太实用,因为上面至少要有七八条焊缝,焊缝的地方性能也会变得非常差,这就会让安全性能大幅度降低。
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所能理解的木桶效应,有短板的木桶永远不可能达到长板的水平。
为了突破这个难题限制,传统意义上的方法是不行了。
我国科研人员们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
采用了“以小制大”的金属构筑成型技术,用数十块的小型材料进行多次构建,最后再轧成一个整体。
这样一来不仅不存在什么焊缝问题,而且这个零件的性能还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运用这一技术制造出来的这个安全环,可以承载七千吨的重量,在使用寿命上也达到了四十年的水平,甚至它还可以承受六百五十摄氏度的高温,完全可以支撑起我国核电站安全的责任。
这项构筑技术具有成本低、质量好、无污染的特点,成为了目前大锻件制造的一种新兴起的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也是有局限性的,像一些不容易焊接、不可以焊接的金属材料来说,用这种方法实在是有些困难。
金属构筑技术是钢铁行业的一项全新的技术,如果想要在行业内部广泛普使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在锻造加工行业中,金属构筑技术终有一天会彻底代替大铸锭。
未来会运用到飞机、船舰、航天领域也说不定,这还是需要我国在科技这一领域继续走下去。
话说回来,以这种新方法为基础打造的密闭环,它的用途不再只局限于核电站的使用,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的大型传动装置上,比如说盾构机上就有它的一席之地。
它未来会用来建设我国的第四代核电机组,在堆容器中最最最重要的零件就是这个C型不锈钢环。
这个零件需要承受种子辐射和液态金属钠的辐射,也就是说它是整个核电站反应堆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我国的这一成功制造,推动了全世界这一领域技术的发展。
但是每一次的创新突破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这次也是一样。
我国核电站安全环的发展历史,还是要说2007年秦山核电站对于核反应的密封垫片零件,开展了一场对外招标会。
最后的结果却是天生公司以高出美国企业二十分的优势成功中标,这让失落的美国企业又开始计划起了“阴谋诡计”,要么更改中标结果,要么就不再提供安全环。
这两个条件无异于是威胁,对于当时中国的核电站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百般无奈之下,我国秦山核电站不得不决定同时购买国内外两种密封垫片。
这样的回应变成了天生公司心中的一根针,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科研人员的心。
就是这个举动,让我国科研人员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研发出自己的密封环。
其中这个项目的高级工程师励行根曾说过,五年之内我一定要把这个密封环攻克下来,哪怕是倾家荡产。
他真的卖掉了房子车子。
但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领域的科研团队,根本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
没有经验、没有设计图纸,一切都只能从核电站更换下来的样本开始研究。
单单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制造工艺方面,科研人员就进行了无数次的实现。
与此同时这一方面的资金匮乏也成了一个巨大的阻碍,科研条件可以说是相当的困难。
俗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2001年迎来了好消息。
这个安全环的弹簧、热处理等核心技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突破。
随后的四年里,我国更加潜心研究这一技术。
2015年我国C型密封环完成了生产,工人们为它做着最后一次形状校对。
励行根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C型密封环成功诞生的时候,我国所有的相关行业都会为之沸腾。
”2015年12月3日,我国首个国产金属C性密封环,在秦山核电站正式投入使用。
经过了一年的使用期之后,对密封环再次进行了检查,研发成果成功与否就看这次了。
在我国多家相关机构见证下,这个国产的密封环没有任何损坏,成功地达到了核电站的运行标准,励行根团队也随之松了一口气。
他们成功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这也意味着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可以自主生产C型密封环的国家这项研究成果给人们带来的还不只是这些,励行根研发团队用三十多年的时间换来的是中国核电站密封的新技术,同时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的二等奖。
目前我国国产的密封圈产品在价格上比国外的产品要便宜百分之七十。
我国秦山核电站、广东核电站、连云港核电站,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设备也都配备了国产密封圈这项技术的突破是我国核电发展的推助力,我国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再次站在了国际的前列。
一切从零开始,最后一切都圆满结束,这就是我们中国制造的实力!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次再见!记得点赞评论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