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储能在新能源的用处(储能的未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4   来源:节能风电   作者:风电塔筒   浏览次数:152
核心提示: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寻求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先进方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首要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来说,既有节能减排的需求,也有能源增长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首先,到底什么是储能?按照比较学术的说法,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通常储能主要指电力储能,但这种解释有点略显晦涩。长江证券的《再论储能与能源革命的未来》一文中给了我们一个比较通俗移动的解释。他是这样定义储能的,所谓储能,其实就是灵活性电源,可以作为“发电厂”看待

   

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寻求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先进方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首要问题。
对中国这样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来说,既有节能减排的需求,也有能源增长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
首先,到底什么是储能?按照比较学术的说法,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通常储能主要指电力储能,但这种解释有点略显晦涩。
长江证券的《再论储能与能源革命的未来》一文中给了我们一个比较通俗移动的解释。
他是这样定义储能的,所谓储能,其实就是灵活性电源,可以作为“发电厂”看待。
如果按装机的场景划分,储能可以分为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工商业和户用);如果按照储能解决的问题划分,包括,Ø 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波动,这种类型主要是为了解决:光伏发电曲线与需求不匹配,午间发电功率极大但夜间陡然下降;同时难以预测,实际出力与预测曲线存在偏差这些问题;Ø 电力供需不匹配带来的电价差套利,这种类型主要是为了解决:夜间电力需求可能小于最低电力产能,电价较低;日间峰值需求可能大于电力产能,电价较高等问题;Ø 辅助服务市场,这种类型主要是为了解决:包括调频、备电、黑启动等问题。
关于储能在国内的发展现状,长江证券的报告《拐点已至,详解国内储能发展路径》中也明确提到了在海外储能市场进入拐点的同时,国内储能也迎来明确的政策拐点,具体来看有以下两个方面:Ø 发改委年初发布《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从建立电力辅助服务补偿机制,推动容量电价机制、输配电价回收、峰谷电价政策改革,推动市场化并网可再生能源项目配储三个方面驱动国内储能增长。
Ø 目前已经落地的改革是分时电价改革和发电侧配置储能,其中分时电价改革拉大了峰谷价差,有助于用户侧削峰填谷需求增长,但合适的项目依旧是发展的关键。
发电侧配储明确了市场化项目的权责和配置要求,结合指标和经济性判断,2024年将进入爆发期。
而电网侧的真实需求已然非常迫切,从各地方2020-2021年陆续出台的要求、鼓励配套储能的政策可以看出,因而若后续容量电价机制、输配电价回收政策落地,电网侧有望成为国内中期储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同时最近国家顶层设计也覆盖了储能的发展,中信证券《顶层政策布局叠加用电结构需求,风电储能长期向好已成大势——量化基本面系列:碳中和热点专题》报告中也对相关政策进行了相关解读,此次《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核心政策定位新型储能,在储新比过低的背景下,火电严控增量叠加新能源加速并网推动储能加速落地迫在眉睫。
储能领域7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定位新型储能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宏观定调新型储能的重要性与确定性。
火电土地出让面积自2020年7月后开始大幅下降,2021年7月同比下降约84%,2021年截至8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亿千瓦、2.8亿千瓦,同比增长33.8%、24.6%,火电严控增量、新能源加速并网叠加2020年中国储新比仅约6.35%(全球除中国同期约为17.15%),源侧网侧储能加速并网中长期趋势明确。
前期火电停运导致的拉闸限电已经明确了供需关系低弹性,随着用电需求稳步上行,政策驱动储能技术研发与并网迫在眉睫。
从地方政策看,天津、重庆、山西、广西、内蒙古、贵州在Q3对储能推动力度上升明显。
储能装机量与一级市场融资金额同时暴增,但并网量不足,电价机制改革修正市场对储能商业模式的担忧。
2021年上半年储能装机量同比提升约8倍,装机项目同比提升约1倍,体现了大项目加速落地。
同时储能并网量相对较低,反映了市场对储能商业模式的担忧。
近期出台的分时电价机制作为一次改革突破,开始量化储能对电网调峰的价值,推动储能加速落地并网。
政策对新型储能在2025年的装机量目标相对保守,主要有压缩空气储能与钠电池两条技术路线,抽蓄十年四倍装机量目标有望稳步落地。
按政策对新型储能2025年目标粗略估算,平均每年装机量相当于2021年动力电池装机量的1/10,但由于2020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量基数较小仅为3GW,导致新技术成熟可能吃到第一波装机量高增速的红利。
政策给予抽水蓄能2030年120GW装机量目标,约为2020年31.5GW的四倍,技术路线相对成熟且预期与天花板相对明确,整体有望稳步落地。
储能技术可以说是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核心。
储能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必将导致这一市场的激烈竞争。
如果政策到位,我国储能产业既可快速成长为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也将极大促进国内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中信证券:顶层政策布局叠加用电结构需求,风电储能长期向好已成大势——量化基本面系列:碳中和热点专题长江证券:电气设备:拐点已至,详解国内储能发展路径长江证券:再论储能与能源革命的未来风险提示本文由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根据市场公开数据整理,本文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将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文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
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投资前请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最新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他法律文件。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