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再一次登上央视
《新闻30分》节目播出了
《绿色低碳 光伏将成为中国未来重要电源》
视频中出现了三次国家电投的光伏电站
他们都做了什么
能让沙漠变成绿洲
给荒山披上铠甲
在库布齐沙漠上,出现了一张“骏马图”,这是内蒙古公司蒙西新能源公司建设的全国最大沙漠生态光伏发电站——达拉特光伏电站一期项目。达拉特光伏领跑一期300MWp项目,占地面积1.2万亩,2018年12月17日并网发电,荣获2018年度中国能源项目创新奖。2019年7月9日,由项目创造的世界最大沙漠光伏发电站“骏马图”成功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电站引进无人机巡检和华为智能化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组串IV智能扫描诊断,自动识别低效发电单元,并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利用红外成像仪发现组件有无热斑、碎裂等异常现象,大幅度提升故障检测效率及精准度,加快缺陷消除率,有效提高发电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达拉特光伏电站容量大、占地面积广;如果只依靠运维人员现场检查,工作量大,而且可能出现漏项情况。现在,通过应用智能化运维手段,快速锁定故障点,及时消缺,极大地提高了运维质量。进而确保平均每天240万kWh的清洁能源输出。目前,二期项目已建成,项目投产后累计治沙达1.6万亩,预计每年可发电8.5亿千瓦时,节省燃煤2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19万吨,减少氮氧化物0.263万吨。同时,电站以光伏+沙漠治理+生态修复的模式建设,目前一期已完成固沙工程施工及矮化红枣和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种植,为地方经济长期发展和环境治理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安徽淮南,当地建成的光伏板则为养鱼提供了良好的遮阳作用,实现“渔光互补”。这是由吉电股份华东区域公司开发建设的国家电投集团首个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安徽淮南潘集漂浮式光伏。2016年12月29日,该光伏电站并网投产。“发展项目的同时,更要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这是吉电股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证,被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确定为水面光伏设备可靠性、性能对比、浮台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等问题研究的试验基地。该项目采用渔光互补方式,上层水面用于光伏发电,下层用于水产养殖,大幅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出,极大改善了沉陷区水质和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让吉电股份成了当地资源综合利用的“闪亮品牌”。项目利用淮南市采煤沉陷区6000余亩水面,铺设总占地约1393亩72块光伏板矩阵,总装机容量达40MW。据测算,项目在25年运营期内,可为淮南提供1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也就是说,1.68万块光伏板,每年提供的电量能满足1.72万户家庭全年的用电需求,此外,该项目约节省标煤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4万吨。
年发电量3212324万千瓦时
折算节约9636972吨标准煤
减少26116194吨二氧化碳
相当于种了14亿棵树
素材提供 内蒙古公司、中国电力、吉电股份
编 辑 邓湘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加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