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我国光伏产业已成为比肩高铁的“国家名片”之一(我国光伏产业已成为比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4   来源:风电设备   作者:风电齿轮箱   浏览次数:140
核心提示:【精品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过去十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主要是由中国光伏企业完成的。现在每隔几天,就有新的最高光伏转换率出现,也主要是由中国光伏企业实现的。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用一向含蓄的官方语言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领先世界的产业”。在其他产业,有一两个企业领先世界就不错了,可在当前的光伏产业,各生产环节世界前十的企业几乎都是中国的;在其他产业,中国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但技术未必领先,可在当前的光伏产业,各生产环节产品全球市场份额无不占据70%以上,各项最先进的技术指标

   

【精品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过去十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主要是由中国光伏企业完成的。
现在每隔几天,就有新的最高光伏转换率出现,也主要是由中国光伏企业实现的。
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用一向含蓄的官方语言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领先世界的产业”。
在其他产业,有一两个企业领先世界就不错了,可在当前的光伏产业,各生产环节世界前十的企业几乎都是中国的;在其他产业,中国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但技术未必领先,可在当前的光伏产业,各生产环节产品全球市场份额无不占据70%以上,各项最先进的技术指标也几乎都是中国企业创造的;在其他产业,中国产品全球领先但生产产品的装备未必领先,可在当前的光伏产业,不仅产品全球领先,生产产品的装备正在全面领先。
更重要的是,许多中国光伏产业标准正在成为世界标准。
促成中国光伏产业成为世界第一的原因有很多,但哪个才是最重要的原因?老红对此想了很久,却没有答案。
为了回答问题,老红回顾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上个世纪末的最后几年,中国有了几家小规模生产的民营光伏企业,但需求市场很小。
这是中国光伏产业的初始阶段;2004年在补贴政策的扶持下,欧洲光伏需求市场的突起,使得中国产生了十家左右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的民营光伏企业。
这是中国光伏产业的第一次大发展阶段;2011年欧美国家开始的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带来数家中国领先世界企业的倒闭。
这是中国光伏产业的第一次调整阶段;2015年在中国补贴政策的扶持下,国内光伏需求市场出现并快速增长,带来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成长。
这是中国光伏产业的第二次大发展阶段。
在此阶段之前,几乎是民营企业的独占市场,在此阶段之后,国有企业快速在应用市场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2018年的“531”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中国光伏产业进入第二次调整阶段。
“531”代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新冠疫情成为淘汰落后光伏企业的加速器。
为了回答问题,老红分析了决定一个产业繁荣与否的几大要素:机遇要素。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机遇,和许多新兴产业一样,中国光伏产业也是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新兴产业,中国的新兴产业都具有领先世界的可能性;资本要素。
规模经济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除了“双反”时期,资本对光伏产业始终是追逐的,但程度远不如互联网、AI、IOT等高科技产业,风险资本更是鲜有进入;技术要素。
光伏是高端装备加工产业,不是典型的高技术企业,和所有同类企业一样,同样经历早期从装备到技术都是依靠境外的落后局面,早期的光伏产业可能更有甚焉;政策要素。
因为2021年以前的中国光伏产业是需要补贴的产业,政策要素至关重要。
但在不同时期,国家对各行各业都曾出台过扶持政策。
国家对光伏产业是大力支持的,但是很难说有格外的支持,补贴数字也一定不是最多的;企业家要素。
中国的各行各业都不乏了不起的企业家,通讯行业的任正非、互联网行业的马云更是世界级的企业家,中国光伏产业有世界级的影响力,但是中国光伏企业家目前远远达不到这样的影响力。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精准回答光伏产业成为世界第一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
中国的各行各业都非常努力,甚至比光伏产业更加努力,可为什么偏偏光伏产业成为了世界第一?长时间的比较和思考,老红注意到在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经历是其他产业没有的:一个是最独特的国际市场基因和经历。
麦肯锡曾结论:“虽然中国作为全球大国,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但中国经济尚未全方位实现与世界融合”。
光伏产业不是这样,在中国的各行各业中,没有比光伏产业更“与世界融合”、更具有国际企业基因和国际市场经历的了。
以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为例,从企业的国际市场基因看,它和中国光伏企业很相似,早期都是在国际资本市场完成融资;从企业的国际市场经历看,它和中国互联网企业很不相似,互联网企业的早期市场是国内,光伏企业的早期市场百分之百是国外。
互联网企业经过长期努力,到目前海外收入占比,腾讯不到10%,阿里巴巴也就20%。
光伏企业则完全不同,从诞生到“双反”之前,光伏产品99%出口,“双反”之后许多企业出口比例降到30%,“531”之后各光伏产业链龙头企业又快速把出口比例提升到70%。
这一数字可以比肩世界最著名企业,连续7年占据“世界500强企业”第一的沃尔玛,其境外门店数占门店总数的58%;华为海外收入占比70%;苹果、谷歌、亚马逊和微软的企业利润大部分来自境外。
一个产业要成为世界第一,首先必须是世界的产业。
一个是少有的把补贴政策逼到绝境的经历。
中国许多产业都离不开扶持政策,但是把扶持政策逼到“欠补”上千亿、逼到违反《可再生能源法》绝境的,恐怕只有光伏和风电产业。
更有甚者的是,明明风电巨额“欠补”已是前车之鉴,光伏企业还要重蹈覆辙。
“十三五”规划是太阳能发电装机1.05亿千瓦,结果建成了2.04亿千瓦。
虽然这不是主动的集体意识,但却是光伏企业都知道的必然结果。
通过“欠补”,光伏产业把国家扶持政策利用到了极致。
过去知道光伏产业的人,没有不知道“两头在外”和“双反”这两个概念的,现在知道中国光伏产业的人,没有不知道“欠补”和“531”这两个概念的。
这些概念,当时看是悲哀的,现在看也许恰恰就是它们成就了今天世界第一的中国光伏产业。
如果第二个经历还有风电产业,那么第一个经历光伏产业独一无二。
这两个经历的本质,其实是中国光伏产业在争取生存空间的时候,比其他产业更顽强。
这种顽强,把国际市场逼到“双反”,把国内市场逼到“欠补”。
而能够如此顽强、承担如此风险的,也只有朱共山、高纪凡、曹仁贤等这样一批优秀的民营光伏企业家们。
据此,中国光伏产业世界第一的成功之路不可复制。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