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字头”,曾响彻神州大地,它不是某个企业的名字,而是集体的称号;有一定规模、有一定知名度、由国家或地方在武汉投资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往往被人们称为“武字头”;“武字头”至今已叫响半个世纪,昔日风光无比的“武字头”企业,今日又在何方?◆武钢(武汉钢铁集团)是否改姓:否是否外迁:否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武钢拥有矿山采掘、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物流、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并联合重组鄂钢、柳钢、昆钢后,成为生产规模近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居世界钢铁行业第四位。
现址:武汉市青山区◆武重(武汉重型机械厂)新武重是否改姓:是是否外迁:是自1958年建厂以来,武重先后为我国的机械、能源、航空、航天、军工、交通、化工等行业提供了近两万台重大设备,并向北美、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出口产品,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工作母机”制造厂。
2011年10月,武重集团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重组,成为其子集团单位之一。
现址:武汉市东湖开发区佛祖岭产业园◆武锅(武汉锅炉厂)武锅股份前身为建于1954年的武汉锅炉厂,是我国四大电站锅炉生产基地之一。
2007年8月,阿尔斯通完成了对武锅51%的国有股权收购。
新武锅成为阿尔斯通全球最大的锅炉生产基地,制造世界最节能环保的燃煤发电锅炉,通过阿尔斯通集团在全球的销售网络参与向全球客户的出口业务,高效电力锅炉产品的三分之一销往海外。
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船(武昌造船厂)世界顶级深水船“武船造”武船始建于1934年,当时名为武昌机厂,“一五”期间被国家列入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更名为武昌造船厂。
现名为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武船,武昌总部未搬迁,但在阳逻开发区、庙山开发区及青岛海西湾设有大型制造基地。
2007年,武船与美国合资,投资20多亿元在青岛海西湾建设战略性基地,进军高端海洋装备和大型船舶领域。
现址: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2号(武昌总部)◆武肉联(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旧址(资料图片)武汉肉联是1958年,国家投资兴建的第一座肉类联合加工企业。
曾是亚洲第一大肉类联合加工厂。
2007年,武汉肉联与武汉万吨冷储进行战略重组,组建新的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武汉肉联与万吨冷储两大冷库巨头的联手,集合两者的优势资源,共同打造冷链物流航母。
现址:武汉市江岸区江岸路12号◆武鼓(武汉鼓风机厂)2007年,武鼓建成国内最大脱硫鼓风机武汉鼓风机厂始建于1958年。
2007年2月,武鼓是国内首家登陆美国证券市场的风机企业。
与武锅所走的路大体相同,武鼓后改制重组为外商独资企业,目前是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企业。
现址:武汉市东湖开发区藏龙岛科技园◆武客(武汉客车厂)武汉客车厂制造的公交车武汉客车厂始建于1958年,原隶属于三环集团,是全国客车生产的骨干企业。
其民用客车产销量在上世纪80年代曾一度位居全国前三甲。
2009年,三环集团与国创高科实业集团公司经过多轮谈判,确定了武汉客车厂改制暨整体搬迁方案。
现址:武汉市江夏区庙山◆武烟(武汉卷烟厂)武汉卷烟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烟草企业之一,其前身是创建于1916年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
1996年期,武汉卷烟厂为武汉烟草集团下属生产企业。
目前是湖北中烟工业公司的核心企业。
企业拥有黄鹤楼、红金龙、中美等系列二十多个产品,其中黄鹤楼、精品红金龙香烟被评为全国36个名优烟之一。
现址:武汉市汉阳区十升路◆长动(武汉汽轮发电机厂)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俗称“长动”,是在武汉汽轮发电机厂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一家“武字头”企业。
它在发电设备制造方面相当有名,武钢的部分发电设备就由其提供。
2012年9月,经重组后成为央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一员。
是全国唯一一家既生产火力发电机组又生产水力发电机组的大型企业。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一路◆一棉(武汉一棉集团有限公司)毛泽东在国棉一厂视察成立于1952年的武汉一棉集团有限公司,曾是一家响当当的“武字头”企业。
1956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曾视察国棉一厂(一棉集团的前身)。
1998年至1999年,一棉集团收购武汉国棉三厂和武汉国棉六厂。
2006年改制为民营企业。
2011年底,一棉集团又引入战略投资方武汉工业控股集团,变身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汉南路◆裕大华(武汉裕大华集团)公司始创于1919年,原名武昌裕华纱厂。
迄今已有90余年从业历史。
其资本集团主要由裕华、大兴、大华3个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简称“裕大华”,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典型。
它以纺织业为主,囊括了矿业、商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
为配合武汉地铁施工,公司于2010年外迁。
现址:武汉市蔡甸区姚家山开发区历史上的武汉工业门类非常齐全,规模不一的“武字头”企业还有很多,但随着时间推进,多数已不复存在,只被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