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静 每经编辑:贺娟娟从上市公司出局后销声匿迹,昔日陕西富豪郭鸿宝再回公众视野。
近日,保力新(300116.SZ)公告显示,公司股东郭鸿宝提交了临时提案,一份是提议免去高保清女士的董事职务,以及选举姚进峰先生担任非独立董事。
一份是公司向储能转型的战略建议,即陕西奥林波斯电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奥林波斯”)与保力新合资设立新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郭鸿宝为保力新原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因“蛇吞象”收购沃特玛暴雷,郭鸿宝黯然出局上市公司,仅保留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高保清于2020年6月3日成为保力新董事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据国内锂电行业门户平台“维科网·锂电”发布文章,郭鸿宝战略提议的公司奥林波斯送检了3000Ah大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经过近一年检测,具备获得国家级型式检测报告的所有条件。
文章中称,奥林波斯产品在单体容量、安全性、循环寿命、成本四个方面,均达到全球行业顶级水平,“有望成为储能技术的核弹”。
这意味着,储能专用锂电池560Ah容量的全球纪录,有望奥林波斯打破。
而奥林波斯的技术团队牵头人,公司总经理正是郭鸿宝。
退出上市公司多年后,郭鸿宝提交现董事长罢免提议,同时携储能公司回归,其人生跌宕之起伏令人唏嘘。
携储能“核武”回归?刚刚过去的2022年,万亿锂电池赛道依然延续高景气度。
据业内人士介绍,与注重高能量密度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不同,储能专用电池主要应用于能量储存,追求低成本和高安全性。
当下,将储能锂电池做大已成业界共识——将电芯单体容量做大,使用的电芯数量和其他零部件数量能够相应减少,从而有效降低系统集成时的整体成本。
譬如,2022年10月20日,亿纬锂能(300014.SZ)发布全新一代储能电池LF560K,电芯容量560Ah,据称是目前国内市面上单体电芯容量最大的储能专用锂离子电池。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中科院电工所研发的一款锂浆料储能电池,电芯容量达到2000Ah,但该款电池尚在中试阶段。
目前来看,上述纪录均有望被奥林波斯打破。
据“维科网·锂电”文章,根据兵器集团下属的中心北方汽车质量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检测,由奥林波斯2022年2月20日送检的3000Ah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1000次循环寿命检验已经完成,至此全部19项检测指标均满足GB/T36276-2018《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要求,已具备获得国家级新型检测报告的所有条件,这也标志着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即将获得中国境内的销售许可。
奥林波斯副总经理雷政军向每经记者介绍,3000Ah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是团队近三年的研发成果,累计申请300余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该电池在单体容量、安全性、循环寿命、成本四个方面,均达到全球行业顶尖水准。
“像单体容量,查查其他厂家的产品目录就能知道; 安全方面,热失控后烟气不着火的现场试验很直观;再如成本,目前1MWh储能系统的成本在135万左右,度电次成本0.25元以上,我们的系统成本为109万左右,度电次成本为0.10元左右。
”雷政军进一步解释称。
而奥林波斯背后的推手正是多次搅动中国资本市场风云的郭鸿宝。
雷政军亦丝毫不掩饰对郭鸿宝的推崇。
“他在灭火技术领域从业20多年,是行业顶级专家。
后来收购沃特玛,在锂电池行业也干了快7年,身边围绕着一批锂电池和灭火技术方面的大拿。
奥林波斯之所以成为业界不多的同时掌握锂电池技术和灭火技术的团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技术造诣和组织能力。
”“技术狂人”起家携储能锂电再回公众视野,郭鸿宝个人命运也算是几经大起大落。
这位“国内消防第一股”的创始人,曾以35亿身家位列陕西富豪榜前十的企业家,在失去上市公司之后,时隔三年重现公众视野,又做回了“技术狂人”的角色。
据每经记者观察,登上过富豪榜的陕西老板们,有个很明显的特征:一批是胆子大,一批是有技术。
胆子大的,大多赶上了改革开放那一波浪潮,譬如李黑记、吴一坚、高乃则等;有技术的,多是象牙塔里走出的人杰,譬如兰州大学毕业的李振国、钟宝坤,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的高月静、折生阳等。
显然,郭鸿宝属于后者。
公开履历显示,其20世纪90年代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
与之相熟人士介绍,郭鸿宝给人的感觉是爱折腾,人生定位发明家,大学期间曾搞出防风火柴等一堆“小玩意”。
毕业后分配入213 研究所工作,没几个月便提出辞职,给出的理由是“办公室太安稳,根本坐不住。
”据媒体报道,郭鸿宝创业缘起于他在一篇德国论文上,发现当干粉灭火剂的颗粒度达到1微米以下时,灭火能力会成指数级上涨,但市面当时并没有谁能将干粉灭火剂做到亚微米级。
几经探索后,郭鸿宝创造出一种新的灭火理论,即以烟火药剂作为热力源和动力源,利用点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使物质受热发生分解,产生亚微米级干粉灭火颗粒——要灭火先点火,郭鸿宝这个灭火理论非常大胆,超出常规认知,其本人也因此在消防界被冠以 “技术狂人”的绰号。
基于此理论,郭鸿宝成功开发出号称灭火能力最高、成本最低的气体灭火剂——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并在全世界20个主要国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
时隔十年多后,2021年、2022年,两家国外消防企业均以数百万美元的价格,分别购买其在美国、日本授权的该技术专利。
凭借自主开发的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时间回到2010年,深交所三楼的仪式大厅里,41岁的郭鸿宝拿起了手上的敲钟槌,意气风发,带领“坚瑞消防”上市。
很多人没想到,消防这样的小众市场也能诞生一家上市公司,其中也包括坚瑞消防的少部分员工。
回顾那场“蛇吞象”2015年,坚瑞消防达到上市以来的巅峰,公司实现营收5.81亿元,净利润3500余万元。
然而,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也开始遭受自身技术的“反噬”。
据曾担任公司法律顾问的姚进峰回忆,一款革命性的消防技术或者产品,推广普及所需的各项投入成本,是任何单一公司都难以支撑的。
而坚瑞消防作为上市公司,业绩承压,不得不转向常规消防市场,但面对4000多家行业公司共打价格战的局面,坚瑞消防业绩并未好转多少。
在此背景下,郭鸿宝萌生了跨界转型的念头。
“锂电池未来发展的瓶颈在消防安全上。
”在坚瑞沃能的一次会议上,郭鸿宝突然抛出如此判断。
在姚进峰看来,该判断颇具前瞻性——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众多厂商,一大卖点便是宣传自己在解决新能源汽车自燃问题上的成绩。
但姚进峰又引用了一句电影台词,“我猜中了开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
”2016年,坚瑞消防以52亿元溢价收购深圳沃特玛,震动中国资本市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