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风电科技公司总工程师 程林志超高风电技术带头人程林志。
受访者供图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170米!这是一个刷新了全球风力发电机组高度纪录的数字。
在国家电投平顶山鲁阳风电场,重达百吨的风电机组正在偏航驱动的牵引下缓缓旋转,寻找最佳的迎风角度,巨大的风机叶片徐徐转动,将稳定、清洁的风电新能源输入国家电网。
再过不到1个月,这台整机长度超过一列复兴号标准高铁车组的风电“巨人”将迎来成功并网一周年。
截至目前,它呈上的是一份近乎完美的成绩单:零故障稳定运行,塔顶摆幅不超过0.5米,风力可利用率几乎为100%。
“这个170米超高机组是我国风电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产品,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11月29日,许继风电科技公司总工程师程林志告诉记者,作为目前世界最高的陆上自提升混塔机组,它集纳了众多许继研发的世界首创技术成果,为我国陆上、海上超高风电技术产品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引领混塔机组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要研发如此高的机组?这背后是风电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随着新疆、内蒙古等地区丰富的高风速风资源逐渐开发殆尽,河南、浙江、山东等地区不易开发的低风速风资源成为新的产业热点。
“低风速风资源覆盖了我国总面积的68%。
在平原地区,一般高度越高,风速提升越大,风机效率越好,因此高塔风电就成为解决开发问题的关键技术。
”程林志说。
但是,百吨级的风电机组要在高空稳定运行,全靠塔筒支撑。
然而高度超过100米后,传统的钢塔筒重量会以指数级增加,而且很难规避共振问题。
这就要求塔筒设计选型必须满足强度高和成本低两项特征,技术难度和施工难度极高。
从2009年涉足风电领域之初,许继风电就选择了创新引领之路。
“我们在国内率先实现双馈风电机组的高电压穿越、世界上率先实现风电机组的虚拟同步技术,通过重大技术攻关建立了在国内风电领域的领先地位。
”程林志说,经过综合考量,许继风电选择了更加安全、可靠、经济的混塔技术为超高风电机组筑牢“根基”。
2017年,120米高塔筒机型成功研制;2019年,140米高塔筒机型成功研制;2020年,首个140米混合塔筒实现风场应用,170米的鲁阳风电场项目成功并网……在这场追“高”之旅中,许继风电一手推动了混塔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
“根据现场测算,相比同地区最常见的100米风力发电机组,170米风力发电机组的平均发电量提升最高可达20%,相同的机组等效利用小时数提高200小时,使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
”程林志兴奋地说。
不仅刷新了风电机组的全球新高度,也树立了风电产品质量的行业新标杆,从2009年到现在,许继风电没有一台齿轮箱下架和大修过,创造了一项业内奇迹。
程林志说:“风电行业是个长跑型行业,只有用科技创新向市场要效益,稳扎稳打把每件产品做到极致,才能走到最后。
”优秀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源于程林志及其创新团队的不懈努力。
“我们团队最显著的工作特点是务实和创新,在研发过程中,我们主要靠数据而不是靠权威来说话。
大家在工作中经常会为了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对问题的理解会越来越清楚。
”程林志介绍。
“未来,许继风电会加大在更大功率等级和更长叶片的风电机组、200米以上的高塔筒、智能控制和智能运维、源网协调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奉献力量。
”程林志表示。
编辑:胡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