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对气候变化“碳中和3060”论坛在北京举行。
清华⼤学能源与动⼒⼯程系主任姜培学在“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的技术驱动”圆桌论坛上表示,能源发展要遵循高效、安全、低碳、绿色、可持续的方向。
其中,安全尤其重要。
按照有关专家研究,未来大概需要有20%左右的火力发电作为压舱石,为不稳定的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提供稳定的支持。
总体来讲,火力发电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是要保留。
清华⼤学能源与动⼒⼯程系主任姜培学姜培学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于碳中和的看法。
第一,需要进一步提高火力发电技术的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通过提高效率,用最先进的火力发电技术改造比较落后的、比较老的火力发电技术,在同样的发电量情况下提高效率就等于减少了煤的消耗量。
另外,提倡把煤和生物质混烧发电,也能减少碳排放。
第二,火力发电技术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相结合。
为了达到碳中和,必须要解决火力发电的碳排放问题。
因此,CCUS技术尤为重要。
现在的捕集技术还是太贵,正在发展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除了包括更为先进的燃烧后捕集技术,还包括通过采用高压富氧燃烧技术、化学链燃烧技术、分级气化技术等,希望能把二氧化碳的捕集成本降下来。
第三,加强人才培养。
从现在起,需要培养学生树立碳中和理念、学习碳中和的相关知识,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服务。
据悉,应对气候变化“碳中和3060”论坛由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中信证券联合举办。
国内外“碳中和”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商业领袖,以及国际机构和投资机构代表等300余名嘉宾汇聚一堂,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以及碳中和目标的达成探讨有效解决方案。
据了解,宝丰能源将力争用10年完成企业50%碳减排,用20年实现企业碳中和目标。
顺应时代发展,公司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引擎,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启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展战略,以科技赋能工艺升级,提高转化率、降低能耗;推动装备升级,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消耗、减少碳排放;加速原料的替代,立足源头治理,实现碳中和;加快多产业链条拓展延伸,促进循环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目前,公司实施的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制氢正式投产,标志着宝丰能源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碳中和”之路全线开启。
公司每年利用自有折旧资金,不断提高资源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展上游原料空间、置换出环境容量。
力争成为行业率先实现“碳中和”的企业,用一束光替代一块煤生产一匹布,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型绿色智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