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一家庭发电用“风”“光” 低碳环保真风光杨怀生安装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记者 李瑞峰 周俊英 文/图“我们小区有人安装了一套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听说能够提供日常用电。
”4月23日,家住市博书苑小区的居民向记者反映,他们小区有居民安装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供日常用电,他们觉得非常稀奇。
光亦可风亦可 居民自主发电4月23日10时,记者来到安装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居民杨怀生家中,在杨怀生家的顶楼屋顶,四排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静静地吸收着能量,一架高约4米、形似飞机螺旋桨的白色风车高高耸立在一旁。
“你看,这会儿有风,白色风车正随风转动呢。
”矗立起的风光互补发电器,就像太阳能电池板边架起了小飞机,漂亮又新奇。
据杨怀生介绍,这套系统中,太阳能电池板主要用来采集太阳能,收集足够的太阳能后,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旁边的白色风车是风力发电所用,依靠风力通过电机把磁力转换成电能。
除此之外,还有控制器、逆变器、并网控制器等器材。
原料是风和光,一套系统就是一个独立的发电站。
“发出来的电通过控制器输送到逆变器的装置中,然后进行升压,升到220V的家用电压,再通过控制器输送到家庭用电设备上。
”杨怀生说,控制器还会作出判断,让家里的电器优先使用这些清洁电力,只有在所发电力不足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大电网的电。
此外,控制器还可以把多余的电力通过逆变器进行升压,再通过一个叫作并网控制器的装置,输送到大电网中,如果与大电网并网,还可以供其他人使用。
“太阳光也行,没太阳时有风也行。
只要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就能发电,弥补了单纯风能或太阳能发电稳定性不强的缺陷,实现了24小时昼夜资源的互补。
”杨怀生说,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不仅省电,而且环保。
目前,他们家的灯光照明、洗衣机、冰箱等日常用电都由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供给。
8块太阳能电池板旁边,1个风力发电器高高耸立在楼顶。
每天平均发7度电 足够普通家庭使用杨怀生家里的小发电站刚投入使用,这几天,他每天都要看看系统发了多少电。
这天上午,他特意看了一下计量表:149度。
小区的居民非常好奇,居民王先生看到这样的新鲜事物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也想在屋顶安装一个这样的发电系统。
“太阳晒晒,风吹吹,就有电发出来,还挺稀奇的。
”王先生说。
杨怀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套系统从安装到使用已有20多天,测算下来每天平均发电7度。
如果不开空调,一户家庭平均每天用电4度至5度,计算下来,这套发电系统所发的电完全够普通家庭平时使用。
“这套发电系统,我一共投资了13000元,使用寿命是25年至30年,8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
按每度电0.55元的价格计算,我每度电的花费在0.2元左右,省了不少电费。
”杨怀生一边算着账,一边笑着说。
出生于安阳县铜冶镇南西炉村的杨怀生今年59岁,在他的记忆中,因农村用电量不足,小时候家里总是没电,有时为了满足周边的企业用电,家里即便有电也经常会突然停电,连看电视都是一种奢望,幼时的经历让他后来逐渐萌生了建立小发电站的想法。
近年来,杨怀生一直在关注节能减排方面的新闻。
一次,他偶然从网上看到了风光互补发电的新能源技术成果,对这种绿色环保的发电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上网查询,他发现很多大城市都有利用风光互补发电的例子,于是就想尝试一下。
“这套发电系统不仅节约能源,还能备不时之需,不仅满足了我小时候的心愿,更重要的是这种发电方式低碳环保。
如果自己使用成功了,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利用好屋顶空间,先行实践绿色环保的理念。
”杨怀生说,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用于路灯照明在南方一些大城市已经得到推广,而在北方却很少有人使用。
今年,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件对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及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限制建设规模,各地区能源部门随时受理项目备案,电网企业及时办理并网手续,全额收购富余电量,项目建成后即纳入补贴范围。
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他更有信心了。
“我咨询了有关部门关于居民在楼顶安装太能阳电池板和风力发电系统是否有优惠政策,他们说目前没有接到有关的优惠政策和文件。
如果家庭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能够得到国家相关扶持政策,这种新能源发电设备就有望在家庭中大范围推广,到时,我一定动员居民们都来安装这种新能源设备,并为居民提供免费安装服务。
”杨怀生坦言。
居民自发自用 不用到供电部门备案虽然风能这个在能源大家庭中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成员,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选为推动新能源绿色浪潮中太阳能的“搭档”,然而居民安装该系统,是否需要到电业部门备案?是否能够在小区楼顶的公共区域安装?市供电公司营业厅工作员介绍,风光互补发电属于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对于普通用户自建的发电设施所产生的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电、地热能等),自发自用的,可以聘请有资质的安装单位安装,不需要到供电部门备案。
“如果居民除自用外,还想实现余量上网,将剩余电卖给国家电网,需要到当地供电营业厅申请备案,供电部门会统一受理并网申请,并按照国家核准价格,按每度电0.3997元的价格收购。
”工作人员说,居民申请时需携带房产证、户主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如果不是自家盖的房子,而是普通商品房,还要征得小区物业和顶楼用户的同意,并且有他们的书面同意证明。
针对居民能否在小区楼顶安装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河南安易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海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法律规定,基于对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特定使用功能的合理需要,无偿利用楼顶以及与其专有部分相对应的外墙面等共有部分的,不应认定为侵权。
但违反法律、法规、管理规约,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除外。
因此,业主使用楼顶安装发电设备需要保证不影响楼顶安全。
不会对顶层业主和其他业主产生噪音污染,如果该发电设备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安装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 短 评为先吃螃蟹者点赞李瑞峰家庭用新能源电力系统,在沿海发达地区已不算新鲜,但在我市却并不多见。
笔者为这些在节能环保方面敢于先吃螃蟹者点赞。
提倡低碳环保新生活,不能仅仅喊在口头上,更要身体力行。
何况推广使用这样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利国利民又利己,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太阳能和风能作为自然界最普遍的自然资源,储量极其丰富,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更重要的是,安全、清洁、无污染。
正是基于这一点,家庭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我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也为城乡居民家庭推广使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每一项新技术的普及总不会一帆风顺,有时专家讲了一堆的好处,老百姓不见得会马上买账。
人家总要算算账,我投入了多少、成本多久收回、收益率多高、有没有什么扶持政策、落实兑现情况怎样等等。
过高的资金投入、过长的成本回收期等问题,都会影响推广的效应。
可见,每一项惠及民生的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在考验着各级政府的相关负责部门,在制订发展计划、政策措施时,是否考虑了百姓福祉,对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是否真正落实到位了。
具体来说,就是能否做到让城乡居民在使用低碳环保的新技术、新成果时,实现低投入、高收益,用得起、得实惠。
此外,新闻媒体对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新技术、新成果的宣传、推介和引导,老百姓对实现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的观念转变等等,也都对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降低污染,低碳环保,事关国计民生,惠及万千百姓。
杨先生等人吃螃蟹的精神固然难能可贵,但个体的力量毕竟微乎其微,如果政府相关部门、新闻媒体和城乡广大居民都能从中受到启迪,都能从各自角度对推广使用新能源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我们就一定会尽早享受到低碳环保新生活的乐趣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