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能产业趋势概述核能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对于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电力需求还将持续维持刚性增长局面。
由于天然铀的能量密度大,易于较大规模的长期储存,因此核能作为高效稳定的大型支撑性能源,将在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及电力供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01保持平稳有序的发展节奏核能作为稳定可靠的清洁低碳能源,将是中国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选项。
作为兼具清洁低碳和可控出力的电源之一,核电能够比较好地匹配基础负荷的需求,可以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预计中国核能产业发展将持续保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的基本态势。
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需要保持每年有8台左右核电机组核准开工的节奏,而核电发电量也有望获得大幅度的增加。
2025年,中国在运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
2030年,中国核电在运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1亿千瓦,核能发电量占比达到7%。
2035年,中国核电占比可能达到10%左右。
2060年,中国核电占比可能达到20%,将与发达国家持平。
02核能利用场景更加多元从长期视角来看,中国必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长治久安之策。
根据中国能源资源条件,若要实现国家能源独立,那么就必须发展非化石能源,将非化石能源发展作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随着核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的应用,除了和核能发电之外外,核能还应该有其他应用场景,比如区域城市供暖、供汽、制冷、海水淡化、工业工艺供热和核能制氢等多种综合利用的场景。
未来,中国应该发挥模块化小型堆、高温气冷堆、低温供热堆、海上浮动堆各自优势,结合国家综合能源的消费需求,建立发供热供冷、制氢、海水淡化等多能互补、多能连供的全区域中和能源体系,实现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清洁能源。
根据研究和分析,到2060年,中国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有可能将提高到80%-90%。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量的比重可能将从目前的9.5%增长到60%-70%,而核电发电量的比重可能将从目前的5%增长到10%-20%,核电的装机容量将是目前装机容量的4.6-6.6倍,预计可以达到2.3亿-3.3亿千瓦。
虽然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