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福建:助力“首台套”装备“产”出来“走”出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设备   作者:风力发电机   浏览次数:115
核心提示:近年来,福建综合施策,鼓励装备制造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研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并助力这些装备成功走向市场——福建:助力首台套装备“产”出来“走”出去近年来,沿着福建的海岸线由南至北,一座座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拔地而起,呼啸而过的强劲海风被悉数转化为电能。在人类经略海洋的过程中,高精尖的装备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今年1月,福建通尼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V型10兆瓦级垂直轴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技术装备被列为第一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项目经专家评审认为:风轮系统结构新颖,适合海上

   

近年来,福建综合施策,鼓励装备制造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研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并助力这些装备成功走向市场——福建:助力首台套装备“产”出来“走”出去近年来,沿着福建的海岸线由南至北,一座座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拔地而起,呼啸而过的强劲海风被悉数转化为电能。
在人类经略海洋的过程中,高精尖的装备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今年1月,福建通尼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V型10兆瓦级垂直轴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技术装备被列为第一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
项目经专家评审认为:风轮系统结构新颖,适合海上风电大型化、深远海、低成本发展路线,独创的叶片翼形设计具有较高的风能转换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如今,该装备已经在多个风电项目中应用。
重大技术装备为国之重器,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则是集机、电、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运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显著的节能和低(零)排放的特征,但尚未取得市场业绩的成套装备或单机设备。
如何鼓励企业研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我省打出组合拳,以政策驱动,鼓励企业积极投身自主创新项目,攻克核心难点,领跑高质量发展之路。
激励研发 一批国之重器“破茧而出”今年9月,随着福州地铁4号线城门站右线盾构接收井破墙而出,我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厦工中铁自主研发的双模盾构机在福建首个双模盾构区间双线顺利贯通。
“常规盾构机只有一种模式,要么应对软土层,要么应对硬岩层。
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地形复杂,短短数百米就有不同地层。
如果使用不适合的盾构机,效率低、损耗大;投入两台不同设备,将极大增加成本。
”厦工中铁相关人士介绍说,“而我们的EPB/TBM双模盾构机只需一台,可以实现模式切换,解决了区间地层交替变化的适应性问题。
”由单一模式发展为多种模式盾构机,企业借由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成功实现了的跨越式转型升级。
如今,厦工中铁已经衍生研发出针对不同地层的双模甚至三模盾构机,相关产品和服务已逐渐推广到厦门、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实现国产替代。
在福建,像这样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国产化,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科研仪器和设备正层出不穷。
在泉州,华宝科技自2016年起投入研发“休闲鞋智能化成型生产线”,历时两年多,终于成功研制出制鞋业首条“休闲鞋智能化成型生产线-硫化工艺产线”。
据了解,装备实现基于工业机器人和机器视觉的成型轨迹实时路径规划,被列入2018年福建省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认定名单。
目前,企业已成功推广8条智能化产线,且在福建省华昂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完成组装调试并投入实际使用。
经测算,该产线用工人数减少60%,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9.5%,用胶成本降低26%,节省电能近20%,产品的品质、耗损率、环保程度得到大幅改善。
“被认定为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工信部门给予一定的补助,减轻了我们的研发压力,同时通过专家评审也是对企业研发装备的认可,对于后续拓展市场帮助不小。
”企业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2014年,省工信厅就联合省财政厅出台《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和扶持暂行办法》,是全国较早开展首台(套)认定和扶持的省份。
2018年,我省八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并成立了由8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动首台(套)示范应用。
今年8月,我省修订印发《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和扶持实施细则》,以我省“六四五”产业体系发展所需重大技术装备作为重点认定领域,制定一系列补助政策。
如:对成套装备、单机设备属于国内首台(套)的按不超过市场销售单价60%、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200万的标准给予补助,属于省内首台(套)的按不超过市场销售单价30%、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我省共认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80台(套),涉及专利1000多件,涵盖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工程机械、高技术船舶、环保装备等领域设备,价值超百亿元。
一批首台(套)产品取得标志性突破,如雪人股份公司的“氦气喷油式螺杆压缩机”、龙翔科技公司的“AGR型两段一次法农用子午线轮胎成型机组”等,相关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替代进口产品。
“通过支持企业研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研发新产品470多台(套);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动企业申请专利1500多件;进一步促进企业规范质量管理,形成企业同类产品标准2000多个。
”省工信厅装备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破除瓶颈 跑赢产业化“最后一公里”企业耗费人力物力突破核心技术“卡脖子”,研发出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却担心被市场门槛“卡了脖子”。
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采访中,一位企业负责人坦言,前些年,他们研发出“首台套”后,迎接他们的常常并不是市场的青睐,而是买方设置的重重门槛。
“明知是首台套,却要求‘应用1万台以上’或‘3年以上’等要求,其实这背后对客户对首台套产品的不信任,或是对国外产品形成依赖的心态在作祟。
”如今,这样的情况随着政策的完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在龙岩,龙净环保研发的“HLT型高温复合滤筒尘硝协同脱除装备”是省工信厅认定的2020年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我们将无机纤维滤筒粉尘过滤和SCR脱硝两种技术有机结合,实现粉尘排放浓度≤10毫克/立方米,NOx排放浓度≤50毫克/立方米,运行能耗节省20%以上。
”龙净环保技术中心创新二处处长余晓锋表示,将焦炉烟气SCR脱硝装置与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装置高度耦合集成,进行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实现了焦炉烟气的超净排放。
据介绍,这一新装备具有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无废水排放、无需防腐、工况适应性强、热利用率高等优点,现在已应用于玻璃、水玻璃、生物质锅炉、垃圾焚烧、焦化等炉窑的高温烟气治理项目近20台套,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新研发的装备没有经过市场验证,会不会有问题,能不能达到你们说的效果,客户对待核心技术装备,自然有疑问。
”余晓锋坦言,此前企业的首台(套)设备也曾经面临这样的窘境。
而一项为首台(套)设备“定制”的保险则极大缓解了产品面世后的“焦虑”。
近年来,福建积极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组织和指导我省机械装备企业申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项目。
目前,已有龙净环保、马尾造船、科华恒盛、厦船重工、龙净脱硫脱硝、鑫港纺机等6家企业的59个项目列入,投保装备涉及清洁高效发电装备、大型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装备、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轻工机械等四大类,装备价值约102亿元,保险金额3亿元,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45亿元。
“这个保险最大的优势就是将新装备因潜在质量缺陷所导致的经济赔偿转嫁给了保险公司。
”余晓锋介绍说,这不仅打消了用户单位对新装备的使用顾虑,还大大激发了制造企业创新研发的积极性。
通过以市场化方式分散用户风险,我省企业首台(套)产品的推广应用积极性大幅提升。
如龙净环保研发的“干法烟气脱硫除尘脱汞一体化装备”在投保首台套保险以来,共新增72套同类别装备销售,涉及合同金额24.13亿元。
此外,我省还在全国率先组建了由省内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装备用户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工程设计、检测机构等90家单位参加的福建省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与首台(套)示范应用联盟,进一步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
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还提出对应用我省认定的国内或省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企业,给予不超过设备购买单价的15%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动态更新《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充分发挥首台(套)联盟作用,进一步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增强首台(套)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能力,促进技术含量高的首台套应用,提升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力。
”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