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0日,中国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核电在创新发展上的重大突破。
然而,与此同时,却有人对外宣称,中国核电组引进了美国的技术。
事实真是如此吗?中国核电的发展随着全球变暖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能源供给、发展低碳能源,已然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主题。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通过轻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以核能-机械能-电能的形式进行能量转换。
在如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加速发展核电能源,中国当然也不例外。
1959年9月,在我国核电组研发初期,各国对相关技术严密封锁。
我们只能通过苏联专家组组长,沃尔比约夫了解相关情况。
随后,科研队便开始夜以继日的实验操作,最终在半年内完成了《潜艇核动力方案设计(草案)》。
并随着200多名科技专家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在1970年实现了首次核能发电。
同年,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也成功下水。
其中的196反应堆,就是现在“华龙一号”机组的前身。
那么,真如外界传闻所说,华龙1号核电组引入了美国的技术吗?华龙一号是否引入美国技术之前我们提到过,1970年-1990年期间,我国就已探索出了“华龙一号”的核心技术,也就是196反应堆的建造。
在当时,国家出台了严苛的核安全要求标准。
再加上,核电大国无非就是美国和法国。
自1951年12月,美国实验增殖堆1号(EBR-1)首次利用核能发电以来,美国核电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
早在1957年,相关技术就一直被其通用原子公司垄断。
因此,我国也就理所当然的被误认为“剽窃”了美国技术。
所以,在1991年,我国又自主研发出脉冲反应堆后,美国也曾质疑探查。
不过我方问心无愧,直接出示具有独特工艺的设备照片。
最终,美方被成功说服。
此后,中广核集团借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又先后设计ACP1000、ACPR1000+。
华龙一号,就是在两者的基础上联合开发而成。
那么,成功让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华龙一号,到底用了哪些高科技技术呢?华龙一号用了哪些高科技为了满足我国电“走出去”战略和自身发展需要,华龙1号采用了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术标准,以“177组燃料组件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统”和“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措施”为主要技术特征。
不但使用了大容积双层安全壳,满足了72小时电厂自治要求,还能抵御类似日本福岛的核事故,承受海啸、洪水、大型撞击等突发事故,全面平衡的贯彻了“纵深防御”的设计原则。
总的来说,华龙一号不仅凝聚了科学家们的智慧和心血,还成功让中国核电走向世界,对未来核电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