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中国玲龙一号核反应堆问世,可释放28万匹马力,何时能进入航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齿轮箱   作者:风电滑环   浏览次数:265
核心提示:中国玲龙一号核反应堆问世,可释放28万匹马力,核航母不再遥远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只有两艘常规动力航母,分别是辽宁舰和山东舰,至于核动力航母何时亮相也都拿捏不准。但是因为只有常规航母,自然和美国的核动力航母,性能要相差了一大截,就是数量上也有着诸多差别,因此中国要发展核动力航母是必经之路。幸好随着我国军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我国核动力航母还没有亮相,但还是迎来了新的水面核反应堆装置,这就是我国自研的“玲龙一号”。玲龙一号的诞生,加上已经有的“华龙一号”,“双龙出海”的核电走出去的格局正在形成,相比较核电站几十

   

中国玲龙一号核反应堆问世,可释放28万匹马力,核航母不再遥远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只有两艘常规动力航母,分别是辽宁舰和山东舰,至于核动力航母何时亮相也都拿捏不准。
但是因为只有常规航母,自然和美国的核动力航母,性能要相差了一大截,就是数量上也有着诸多差别,因此中国要发展核动力航母是必经之路。
幸好随着我国军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我国核动力航母还没有亮相,但还是迎来了新的水面核反应堆装置,这就是我国自研的“玲龙一号”。
玲龙一号的诞生,加上已经有的“华龙一号”,“双龙出海”的核电走出去的格局正在形成,相比较核电站几十甚至上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来说,小型核反应堆拥有着小型化、模块化、一体化和非能动等先进革新型技术,具备着安全性高、灵活性好、用途广泛等优势。
玲龙一号在亮相时,引发了国际关注,这样一个小型核反应堆,到底有何能耐,能够引发国际关注呢?小型反应堆本就安全性、灵活性以及多用途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新一轮核能技术变革和国际产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并且“玲龙一号”具有着一体化反应堆技术,高效直流蒸汽发生器技术、屏蔽主泵技术、模块化技术、固有安全加非能动安全技术等技术特征,可以说在小堆里,玲龙一号的技术是遥遥领先的,先进且成熟,还有多用途、设备成熟度高等突出优势。
有意思的是,玲龙一号还是全球首个通过IAEA通用反应堆安全审查的先进小堆技术,可见中国在小堆技术上的成就。
目前玲龙一号已经在海南昌江地区进行了试验,试验得出,单台最大功率表达到12.5万千瓦,因此他的诞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核动力航母的希望,如果玲龙一号能够成功成为我国航母的心脏,那中国航母的动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直接来到世界先进水平。
有人说,中国都有核潜艇了,为什么还放不到航母之上呢?要知道核潜艇比航母小了很多,不是一个吨位级别的存在,因此在核潜艇上所需要的动力要求,没有航母之上的那么大,而在航母之上需要应用的动力,已经不是一个级别的,所以就技术上的要求,也有很大的改变。
而玲龙一号让我们看到了核动力能够上航母的可能性,从数据可以看到,玲龙一号的高度为14米,宽度只有10米,按照我国航母的动力舱的大小来看,放上两台也不会有问题的。
而且在两台电功率全力输出的时候,可以达到28万匹,要知道尼米兹级航母上所使用的西屋A4W压水反应堆,最大功率在26万匹,相比之下,玲龙一号就要更胜一筹了,由此可知,玲龙一号是完全可以支撑一艘10万吨以上的航母动力需求,就面积来看,也是和福特级的两座反应堆是基本是一样的,不管是输出功率和体积来看,两大指标要素都是合格的。
那么玲龙一号真的能够进入航母吗?核动力技术是分为军用和民用的,虽然玲龙一号基于军用核动力技术,但是定位还是在商用的,主要作为分布式电源建在接近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的地点,实现城市区域供热和工业供热,还能够为偏远地区的中小型电网供电,可以作为移动电源为海洋资源开发等供电,可以用于海水淡化等,说白了最大作用是拿来给一些区域供电和供暖,有着极大的贡献,就这点来说,玲龙一号对我国就有着重大意义。
可这也就限制了玲珑一号上舰,虽然就功率和体积合适,但是它的燃料丰度很低,只有6%,也就意味着核燃料中只含有6%的核物质,完全达不到上舰的标准,而要用于军用的话,含量就必须要在60%以上,福特级上的A1B核反应堆核燃料丰度更是达到了97%以上,毕竟核物质耗尽,就没有办法继续提供动力了,因此是不能被运用到航母之上的。
那为什么还说玲龙一号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希望的呢?因为玲龙一号的诞生,对我国核动力航母的发展是有着促进意义的,首先就小型化技术上,我们已经能够做到,多项技术也被我国突破,为了上舰,接下来就是攻克如何提高核燃料丰度,虽然也会进一步增大了小型化的制造难度,但是有了玲龙一号的基础,相信很快就能够就能攻克难题,到时候我们就能看到国产的核动力航母执行远洋任务了。
#全能创作家#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