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后的行情属于赛道,前有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后有风电和储能,随着国际局势和全球通胀的升温,储能也称为全球新能源竞赛的重要环节。
今天重点分析一下钠离子储能,最后会附上细分领域涉及到的核心公司。
因为涉及的内容会相对专业,我尽量转成白话文,这篇文章之后我会利用周末时间再汇总一下储能行业的细分发展方向,在自我充电的时候,顺便把汇总结果分享给大家,既能提升自己的认知,也能手留芬芳,如果你还没有关注,别忘了点击关注,这样等我更新后,你就可以收到推送了。
1、储能的重要成本是电池储能有很多种方式,大家经常见到的抽水蓄能和空气蓄能,都是物理储能方式,应用场景最广泛的还是电化学储能,原因是电化学储能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能适用的技术应用更广泛。
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4个方面组成,分别是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电流器和能量管理系统,电池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成本能占到整个传动系统的50%,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储能概念爆发的时候,锂离子和钠离子电池都会遭到爆炒的原因。
2、钠离子电池的优势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基本类似,但因为材料构成不同,钠离子的成本优势更明显。
全球钠资源的储量远高于锂元素的储量,目前探明的可供开采的锂资源储量,只能满足14.8亿辆电动汽车,钠资源的储量远高于锂矿,而且分布均匀,获取的便捷度远高于锂矿,也就是储量更大,开采更方便的意思。
金属钠的价格是1.9万/吨,金属锂的价格是298万/吨,原材料价格优势明显,而且钠离子电池是可以用铝箔替代铜箔,甚至无烟煤可以替代石墨负极,这就等于大幅降低了化学电池的成本。
不仅成本低,钠离子电池的内阻更高,在电池短路时瞬间发热会更少,不会起火和爆炸,假设林志颖开的特斯拉换成了钠离子电池技术,也就不会出现起火的问题了。
3、国内钠离子电池核心公司国内企业里,中科海钠、立方新能源等企业均已实现量产,宁德时代等企业也在积极推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派能科技等传统锂离子电池企业也已具备相关技术布局。
下表是国内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各个公司,以及对应的应用分工,建议大家收藏保存。
再好的逻辑和分析也需要结合上市公司对应的经营情况和市场的资金情绪,所以,日常大家可以做些功课,把汇总整理的这些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等到出台行业利好或者市场出现资金抱团效应的时候,才能做到可选标的信手拈来。
没关注的朋友,记得点赞加关注,我会利用周末时间,再给大家白话分析一下储能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国内的现状,这样,等我更新后你就可以直接收到推送了,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