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65年,我国核工业从大国重器走向民生日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滑环   作者:风电招聘   浏览次数:88
核心提示:现如今,核技术已经进入人们生活,在工业、农业、医学、环保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此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改变着对核的看法。核工业,始终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今年1月15日是中国核工业创建65周年。65年来,我国核工业在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等方面,实现了核电自主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现如今,核技术已经进入人们生活,在工业、农业、医学、环保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核技术专员刘宝申说,“在此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改变着对核的看法。”技术不断提升 谈核色变已无必要 据刘宝申分析

   

现如今,核技术已经进入人们生活,在工业、农业、医学、环保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此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改变着对核的看法。
核工业,始终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今年1月15日是中国核工业创建65周年。
65年来,我国核工业在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等方面,实现了核电自主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
“现如今,核技术已经进入人们生活,在工业、农业、医学、环保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核技术专员刘宝申说,“在此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改变着对核的看法。
”技术不断提升 谈核色变已无必要 据刘宝申分析,此前人们“谈核色变”,主要源于原子弹、氢弹等毁灭性武器的强大威力及其爆炸后带来的可怕结果。
如日本广岛、长崎曾经历原子弹轰炸,致使当地多年寸草不生、荒无人迹;而之后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核”心理。
“归根到底,这些恐惧心理可以理解为对核的不了解和对能源的认知不足。
”刘宝申说,“很多人觉得核能很危险,往往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我们有别的能源,为什么一定要用核能呢?’他们不知道的是,核能的应用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变得很安全了。
”刘宝申以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为例指出,该事故很大一个原因是核电厂的硬件设备一直没有更新换代、检修跟进滞后、安全意识不强。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事故而对核能持一种全盘否定、避之不及的态度。
随着配套措施、手段的革新进步、核产品自身安全性能的不断提升,核能较之其他能源的优势就会日益显现。
”核能少投入多产出且又稳定的特点足以令其完胜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来说,核能的优异让其他能源难出其右,如核能发电产生的温室气体、有害气体远低于其他发电方式,产生的悬浮颗粒物更是几乎没有。
“核能就像一个生来强大的‘魔种’,在其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把控和矫正。
在核能不断安全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给核足够的时间和支持,也要给它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刘宝申说。
应用领域拓宽 核产品深入人民生活 除了核电、核武器之外,核技术还有更广阔却不为人所熟知的“用武之地”。
“如果将核能与核动力喻为核领域的‘重工业’,同位素与辐照技术等非动力核技术就是核领域的‘轻工业’。
”刘宝申比喻说。
提到杀菌,人们往往会想到各种药剂或是紫外线,殊不知核产品却是这方面的“行家”。
为杀灭炭疽菌,我国自行开发研制了自屏蔽式电子束辐射灭菌加速器。
加速器电子枪发射出高功率的核能电子束,当传送带上的被照射物品通过高能电子帘辐射区后,被辐射物品中的生物细菌就会被全部杀死,经过处理的物品不会残留任何放射性。
而以核技术为基础的示踪技术,将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用以了解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目前,示踪技术在化工、石油、水利等众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每年要花数千万元用于长江口泥沙的疏浚,为了解泥沙的运行规律,技术人员在长江上游投放含钪-46同位素的石英砂,然后用闪烁探测器进行跟踪观察,为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治理与全天候深水航道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数据。
采用此项技术治理后,十万吨货轮可通过长江口直抵上海宝山钢厂码头。
更让人称奇的是,核技术近年已融入现代农业科技领域,成为支撑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食品辐照加工技术。
它是继食品罐藏加热、冷冻保藏技术之后,又一种食品加工新技术。
1984年以来,我国开始辐照大蒜、马铃薯、洋葱、白薯酒和肉制品。
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单位分别对200多种食品进行了辐照保鲜、杀虫灭菌、改善品质方面的研究,国家已批准18种辐照食品上市,年辐照食品总量达10万吨,居世界第一。
在医疗卫生领域,核技术质子治疗利用质子束精准的传输特性,为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量身定制”。
通过精密仪器将照射剂量精准定位在肿瘤位置,犹如“深水炸弹”在到达一定深度接近目标时“定点爆破”。
此外,核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放射性药物制造领域。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整套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体系。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