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布,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正当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招聘   作者:节能风电   浏览次数:106
核心提示:(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光大证券研究所/赵乃迪)传统能源领域强调能源安全,保障国内化石能源供给。并且要持续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提升能源系统效率。新能源领域大力发展风光水核,加强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重点工业领域的应用。能源结构转型窗口期,大力发展“风”“光”“锂”“氢”“气”。1、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布,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进入重要窗口期碳中和背景下,全球能源格局正在重塑。碳中和的提出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 泛认可与参与。如今全球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复苏,绿色产业已成为重要投资领域, 清洁低碳能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光大证券研究所/赵乃迪)传统能源领域强调能源安全,保障国内化石能源供给。
并且要持续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提升能源系统效率。
新能源领域大力发展风光水核,加强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重点工业领域的应用。
能源结构转型窗口期,大力发展“风”“光”“锂”“氢”“气”。
1、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布,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进入重要窗口期碳中和背景下,全球能源格局正在重塑。
碳中和的提出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 泛认可与参与。
如今全球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复苏,绿色产业已成为重要投资领域, 清洁低碳能源发展迎来新机遇。
能源系统目前正以分散化、去中心化的趋势特征 加速变革。
全球能源供需版图的调整,推动了消费重心东倾、生产重心西移的态 势。
近十年来亚太地区能源消费占全球的比重不断提高,北美地区原油、天燃气 生产增量分别达到全球增量的 80%和 30%以上。
全球能源格局重塑,众多国家 积极发展新能源,并努力使其替代化石能源。
碳中和政策推动下,我国也步入了 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窗口期。
“十三五”成果显著,“十四五”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进入重要窗口期。
“十 三五”时期,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达到 15.9%,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 56.8%,常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 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 3.4 亿千瓦、2.8 亿千瓦、2.5 亿千瓦、0.5 亿千瓦,非化石 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为实现“双碳”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必须协同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与供给保障,加快能源系统调整以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我们归纳“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 能源体系建设目标如下:传统能源领域强调能源安全,保障国内化石能源供给。
到 2025 年,国内能 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46 亿吨标准煤以上。
1)油气:在使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的情况下,增强油气供应能力。
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推进储量动用, 提高当前油田采收率,保证油气稳产增产。
通过扩大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力争 2022 年原油产量回升到 2 亿吨水平并较长时期稳产。
目标到 2025 年,天然气 年产量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以上。
在运行安全方面,提升天然气储备和调节能 力,到 2025 年,全国集约布局的储气能力达到 550 亿-600 亿立方米,占天然 气消费量的比重约 13%。
2)煤:加强煤炭安全托底保障。
优化煤炭产能布局, 建设山西、蒙西、蒙东、陕北、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完善煤炭跨区域运 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增强煤炭跨区域供应保障能力。
持续优化煤炭生产结构, 以发展先进产能为重点,布局一批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安全保障程度高的 大型现代化煤矿,强化智能化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禁止建设高危矿井,加快推 动落后产能、无效产能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关闭退出。
持续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提升能源系统效率。
“十三五”期间我国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 18%,到 2025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 到 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 39%左右,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 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 30%左右。
“十三五”期间我国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单 位 GDP 能耗五年累计下降 13.5%。
“十四五”期间要更加合理配置能源资源, 就近高效开发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显著提升输配效率。
电力协调运行能力不断 加强,到 2025 年,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 24%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 到最大用电负荷的 3%-5%。
新能源领域大力发展风光水核,加强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 源在重点工业领域的应用。
风能、太阳能产业发展提速。
我国将重点在中部与东部进行分散式风电与分布式光伏建设,将重点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地重点建设海上风电 基地。
在黄河上游、新疆、冀北等地大力发展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同时 提高风电和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水平,开展风电、光伏发电制氢示范,积极完善并 网标准体系推广光伏发电与建设一体化应用。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进水电工程建设。
未来将在以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积极 推进金沙江上游、雅砻江中游、黄河上游等河段水电项目开工建设,推动西南地 区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
优化大型水电开发布局,持续推进西电东 送接续水电项目建设。
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大型工程、同时开展小水 电清理整改项目。
到 2025 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 3.8 亿千瓦左右。
安全推进核电产业建设,拓展核电应用领域。
我国将积极、有序、安全地推 进沿海地区核电项目建设,在安全前提下加快建设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 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稳步推进田湾、三澳、惠州等地核电建 设。
加强核能在工业供暖、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利用。
开展三代核电技术优化研究, 推动核电国际合作。
预计至 2025 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 7000 万千瓦左 右。
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推进。
我国将加强重点工业领域节能与能效提 升,推进绿色制造,加强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重点工业领 域的应用。
加速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在交通运输行业, 将保障清洁能源供应,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表 2:我国“十四五”能源现代体系建设主要目标2、 原油中短期不可替代,坚守能源安全发展战略2.1、 原油的战略地位中短期内不可替代我们认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原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重要用途短期内 无法被取代,故原油的化工需求短期内将保持增长;全世界燃油车保有量依然很 大,故成品油燃料需求短期内将保持稳定;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较高,保障能源 安全成为我国原油企业的重要任务。
因此,“大宗之王”(原油)的战略地位中 短期内不可替代。
石油作为有机化工最常见的碳源,性能优良,目前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品。
因此,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石油化工可生产出成百上千种化工产品,如塑 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炸药和化肥等等。
原油及原油产品不仅是民生必需品,更是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的重要物资。
石油的化工需求占比较大,以美国为例,美国作为典型的后工业化国家,石 油的主要需求是车用汽柴油,化工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低,但是,2020 年, 代表化工需求的烃类供应量仍占美国石油制品供应量的近 20%。
原油提炼为成品油后主要用于满足车用燃料需求,燃料需求的变化取决于燃 油车保有量的变化。
以我国为例,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刚刚进入快速增加的 阶段,燃油车的保有量依然很大,且车龄较年轻,因此中短期内不会大量报废而 降低燃料需求量。
2020 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 2.73 亿辆,其中近 90%为 2005 年以后销售,近 75%为 2011 年以后销售,根据商务部《机动车强制报废 规定》,汽车强制报废年限约为 15 年;根据历史保有量和新车销量数据推测, 我国汽车年报废率在 3%~5%之间。
现存燃油车较低的报废率使得未来 3-5 年我 国成品油燃料需求保持稳定。
2.2、 我国强调能源转型中的供应安全在能源转型中,我国极其重视能源供应安全。
2021 年 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 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 范风险的原则。
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要立 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 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 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 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 解。
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
要深入推动能源 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我国能源转型中的能源安全主要分为两个角度:第一,能源供应整体稳定可靠。
从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来看,新能源在短期内 很难完全替代煤电。
光伏和风能发电“靠天吃饭”,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 性的不足,依然需要煤电发挥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的作用。
去年的欧洲 能源危机,某种程度上能够说明问题。
2020-2021 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 过化石能源发电量,但去年欧洲风电发电增速显著低于常年均值,以至于不得不 增加煤电和气电发电量来弥补缺口,从而成为天然气短缺危机的诱因之一。
第二,“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降低进口依赖度。
我国除煤炭外,油 气两大化石能源高度依赖进口,其中石油的化工原料需求偏刚性,中短期内不可 替代,天然气作为高热值低排放的化石能源,其需求空间势必进一步拓宽。
因此, “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要求我国提高油气生产能力,提升能源自给率;此 外,需寻找石油非化工需求的可替代

 
关键词: 风电网 风力发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