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全球能源问题(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网   作者:风力发电机   浏览次数:94
核心提示:曹明弟 董希淼“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全球提供的重要战略性公共产品。基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差异性、生态脆弱性、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不断提高的国际环境标准和中资企业 “走出去”在投融资 方面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绿色金融体 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沿线一些国家的生态环保顾虑,有利于促进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的落实,还能推动全球投融资质量的提升,为 全球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积极作用,体现出中国日益

   

曹明弟 董希淼“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全球提供的重要战略性公共产品。
基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差异性、生态脆弱性、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不断提高的国际环境标准和中资企业 “走出去”在投融资 方面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绿色金融体 系。
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沿线一些国家的生态环保顾虑,有利于促进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的落实,还能推动全球投融资质量的提升,为 全球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积极作用,体现出中国日益上升的领导力和国际贡献,进而树立 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自2016年开始,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令全球瞩目。
一方面,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成为全球 亮点,中国在金融界的绿色领导力亦获得国际赞赏和支持。
中国绿色债券实现从无到有、一飞冲天 的超常规爆发,全球仅有三个国家建立了绿色信贷统计体系,中国是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自 2016年中国将绿色金融首次列为 G20国家领导人峰会的重要议题之后,全球不少国家渐渐形成发 展绿色金融的共识。
绿色金融在中国发展的政策和实践,可以为 “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提供目标、方向和镜 鉴。
随着 “一带一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的不断深入,将形成 更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更加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提出应该在 “一带一路”发展绿色金融,或介绍 “一带一 路”绿色金融的发展状况,或者具体阐述某个方面,缺乏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 “一带一路”绿色 金融的必要性、相关国际实践以及中国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全面梳理、总结分析绿色金融与 “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发展现状和未来,有利于建立和形成更为系统化的研究体系,不断完善 其理论体系,为进一步的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而且,更为客观地阐述中国对推动 “一带一路”绿 色发展、可持续协调发展作出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既不使 “一带一路”倡议被污名化,也不使其中的问题被忽视。
一、“一带一路”需要绿色发展 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累计同 122 个国家、29 个国际组织签署了 170 份政府间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朋友圈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拉丁美洲。
五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作 为一项系统工程,以 “五通”为主要内容,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 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造福沿线国家。
总体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
近年来,这些国家经 济呈现出比较快的增长态势,但污染物排放快速增长,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同时,沿线国家 环境相关制度不完善、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水平相对不高、环保投融资缺口较大,成为制约绿 色 “一带一路”建设的瓶颈,亟须通过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一)“一带一路”区域的生态环境禀赋有优势,但脆弱性大、环境绩效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禀赋有优势。
如俄罗斯是世界上森林资 源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总量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70%,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20%以上。
南亚和 东南亚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资源和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孕育了类型繁多的生态系统与丰 富多样的动植物物种,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一带一路”的空气污染问题严重,成为整个区域、甚至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 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和工业化导致大量污染物直接被排放到空气中去,燃烧化石燃料、 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等都是空气污染的原因。
人直接暴露在污染了的空气中,增加了疾病发 生的可能。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未来受到城市污染危害的人口将继续增加。
空气质量还可 能影响陆地环境和水生态系统,造成对其他生态环境的破坏。
大气污染的跨境流动扩大了其传播的 范围,温室气体的排放、碳排放的急速增加,造成了全球性的气候变暖。
因此,空气污染并不仅仅 是某个国家自身的事情,而是在更大范围受到关注,甚至成为全球性问题。
此外,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挑战。
北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非常丰 富,但占世界39.1%的哺乳类物种、32.2%的鸟类、28.9%的鱼类和27.8%的高等植物受到威胁。
该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虽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也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80%。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几乎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海洋生态问题长期存在,如气候变化、自然海 岸线大量丧失、陆源污染排放过量、生态灾害频发、渔业资源枯竭等。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 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使得部分岛屿国家可能被海水吞没,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是斯里兰卡、马尔代 夫等国家。
据科学家估计,到2050年,孟加拉国将会有2000万人因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不利影 响而被迫背井离乡。
在东南亚和南亚沿海国家,陆源海洋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情况来看,其环境资源综合绩效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由耶鲁大学等发布的 《2018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 (EPI)报告》,在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环境绩效指数排名 中,前10位仅有马耳他、卢森堡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为第4、7位;而后10名却有马达加 斯加、尼泊尔、孟加拉国、布隆迪4个国家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为倒数第6、5、2、1位。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丰富,但能源消费大、效率不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提供了世界上 70.5% 的煤炭、54.2% 的天然气、 57.9%的石油、47.9%的发电量。
东北亚地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俄罗斯石油总资源量约为177亿 吨,天然气总资源量约为59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探明可采储量达到1570.1万亿吨,约占世界 总储量的19%,居全球第二位。
蒙古国有色金属非常丰富,覆盖面积占领土的30%。
西亚石油资 源极其丰富,中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可采储量接近全球一半。
土库曼斯坦拥有全世界第六大天然 气储量,探明储量达8万亿立方米。
在世界前10位原煤可采储量最高的国家排名中, “一带一路” 国家占据6个,分别是俄罗斯、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和印度尼西亚,这6个国家煤炭 可采储量占全球总量约48%。
亚洲清洁能源占比也很高,水能、风能和太阳能占比仅次于非洲。
非洲风能和太阳能在各大洲 中占比最高,尤其是北非的苏丹和埃及等国家,不仅清洁可再生能源丰富,也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资源消费属于粗放式方式。
单位 GDP能耗、物质消费、原木消耗、 温室气体排放量均高出世界平均水平50%以上,而对于单位 GDP水泥消耗、钢材消耗、有色金属 消耗、臭氧层能耗、水耗,则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或2倍以上。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 了世界上50.8%的一次能源,包括72.2%的煤炭、47.1%的天然气、41.1%的原油、40.1%的水 电。
这些国家生产了全球71.8%的粗钢,却消费了占世界70.7%的粗钢和70.3%的成品钢材;生 产了占世界81.8%的水泥,但消费了占世界83.2%的水泥。
二、“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情况 “一带一路”倡议明确提出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要求,秉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 的重要理念。
中国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不会沿袭发达国家主导的原有国际合作模式,而会充分考 虑各国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合作模式。
中 国坚持以 “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投入运营、发挥作 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
同时,中国通过自身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 实践经验带动了 “一带一路”绿色金融的大发展。
(一)重要金融机构的实践 1.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IIB)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sia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Bank,AIIB, 简称亚投行)正式成立,成为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截至2018年12月,成员已经 达93个,来自 “一带一路”的小伙伴超过6成。
作为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旨在促进亚洲区 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亚投行高度 重视绿色增长,在设立之初就将 “绿色”理念深深地植入其投资运营中,运用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 创新手段,引导更多的公共和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支持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绿色基础设施的项目, 积极推动环保节能型技术在传统项目中的推广和应用,帮助成员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新开发银行 2015年7月21日,新开发银行 (NewDevelopmentBank)在上海举行开业仪式,宣布将正式营业。
新开发银行是首个没有发达国家参与的、由新兴国家自己建立的银行组织。
新开发银行聚焦在 “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基 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更多地关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瓶颈。
新开发银行不 只是致力于为金砖国家服务,未来要吸纳更多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并提供服务,推动新技 术的发展。
早在2014年宣布成立新开发银行的 《福塔莱萨宣言》曾专门指出要 “支持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清 洁能源及普及能源获取的国际合作”。
2016年7月21日,在新开发银行首次年会上,新开发银行行长 瓦曼·卡马特 (K.V.Kamath)表示,新开发银行的 DNA 已经成功地打上了 “绿色”标记。
在全球 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新开发银行希望借助绿色金融,来推动新兴经济体实现绿色、可持续 发展。
新开发银行开业一年内,打出了一套绿色 “组合拳”,比如发布首批绿色项目、发行绿色金融 债券。
2016年4月,新开发银行公布了首批贷款项目,规模为8.11亿美元,支持巴西、中国、印 度和南非的四个绿色可再生能源项目2370兆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每年避免排放二氧化碳 400万吨。
2016年7月18日,新开发银行成功发行30亿元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成为国际多边金 融机构在中国发行的首支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金砖国家、其他新兴经济体以及发展 中国家的绿色产业项目。
3. 丝路基金 2014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成功注册并开始运行,注册资本400亿美 元,并在2017年获增资1000亿元人民币,是我国专为 “一带一路”特设的主题性中长期开发投 资基金。
丝路基金不断进行开拓创新,为绿色项目的落地提供投融资便利,支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绿色和谐发展。
第一,提供更合理的融资条件和结构,促进绿色项目落地;第二,在项目评估和投 资后管理中倡导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第三,不仅关注绿色项目 “走出去”,更关注绿色项目 “引进来”;第四,丝路基金是我国利用自有资金直接支持 “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性探索,在投资 中关注期限更长、短期收益率较低但中长期收益较稳定的项目,与绿色环保类项目的投资周期相匹 配。
丝路基金首单投资中巴经济走廊的卡洛特水电站清洁能源项目,为巴基斯坦不仅提供特别优质 的清洁能源,还会提供超过2000人的直接就业岗位,同时也会大大地促进当地电力配套行业的产 业升级和协调发展。
这个项目成为丝路基金积极围绕 “一带一路”重大投资领域和项目,对经济、 环境和社会的效益与风险进行综合权衡后快速实施的经典样板。
丝路基金参与的迪拜哈翔清洁燃煤 电站项目为 “绿地开发”① PPP项目,总装机容量2400兆瓦,采用 “超超临界”燃煤技术,符合 欧盟及国际金融公司最严格的工业碳排放标准,获得了行业领先的基建能源领域融资资讯平台IJ Global评选的 “中东及北非2016年度电力交易”年度大奖。
(本文原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年第四期,未完待续)

 
关键词: 风电网 风力发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