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太阳能的发展历程(上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104
核心提示:太阳能是众所周知的可以就地取用、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洁净自然能源。太阳就像天穹中的火球,温度高达6000K的表面向周围辐射光和热。地球是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远在两干多年前,我国古籍中就有了阴阳、五行学说,记载了上天入地、“射日”、"奔月"的奇思妙想,提倡善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运用太阳能育种、采光、培植、晒干、窖存等技艺,创造了农耕社会辉煌的进展。然而,太阳能的分散性、到达地面时的低密度(约1kW/m2),还受昼夜、季节以及晴雨气候变化和大气质量的影响,难以

   

太阳能是众所周知的可以就地取用、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洁净自然能源。
太阳就像天穹中的火球,温度高达6000K的表面向周围辐射光和热。
地球是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远在两干多年前,我国古籍中就有了阴阳、五行学说,记载了上天入地、“射日”、"奔月"的奇思妙想,提倡善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运用太阳能育种、采光、培植、晒干、窖存等技艺,创造了农耕社会辉煌的进展。
然而,太阳能的分散性、到达地面时的低密度(约1kW/m2),还受昼夜、季节以及晴雨气候变化和大气质量的影响,难以充当“工业粮食"(能耗)的供应源,要满足社会工业化、农业工程化和生活现代化对能源的需求,必须创新太阳能利用的聚能、储能、调节以及能源多元化互补的信息化管理等高技术研究和实用性改进。
我们对太阳的崇拜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起源,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当人类开始利用土地,进行农耕畜牧,繁衍生息时,就开始得益于太阳能的利用。
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丰美的礼物。
远在两干多年前,我国古籍中就有了阴阳、五行学说,记载了上天入地、“射日”、"奔月"的奇思妙想,提倡善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运用太阳能育种、采光、培植、晒干、窖存等技艺,创造了农耕社会辉煌的进展。
太阳能利用的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始于1845年,一位奥地利人C.Gunter发明了由许多镜片组成的太阳能锅炉。
1872年,瑞典工程师CWison在智利北部的沙漠上,兴建了一座占地51000f2(平方英尺1f2-0.093m2)的太阳能蒸馏厂,将海水蒸馏,供应开采硝石矿使用。
该厂卓有成效地经营了40年,直至硝石矿开采完毕。
1878年,在巴黎的一次展览会上,展示了一台小型太阳能蒸汽机,采用盘式聚光器将阳光聚集在蒸汽锅炉上,产生蒸汽驱动蒸汽机,带动了一台印刷机。
1891年,美国马里兰州的肯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命名为"顶峰"热水器。
它的基本构造是,在一个白松木盆内放置四个涂黑的铁桶,桶与桶之间用管道相连,木盆四周及底部用油毛毡衬垫隔热,顶部盖有玻璃板,向南倾斜安装在屋顶上。
水桶下面设有冷水进口,上面设有热水出口。
用热水时,打开室内冷水阀,流入桶内的冷水将热水从该桶的上出水口顶出。
这已具备现代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思想雏形。
这种热水器只能生产40℃以下的热水。
1901年,在南帕萨迪纳建造了一台4.5马力(1马力=735.499W)的太阳能蒸汽机,采用盘式聚光集热器,每马力功率需要150f2的采光面积。
1902-1908年期间,在美国加州建造了4台太阳能蒸汽机。
其中一台6马力和一台20马力的蒸汽机分别采用水和二氧化硫做传热工质。
1913年,在埃及开罗附近,建造了一台功率50马力以上的大型太阳能蒸汽机,用于从尼罗河抽水灌溉。
该装置使用了槽形抛物面聚光器,将阳光聚集在集热管上,产生蒸汽驱动蒸汽机。
1913年,美国工程师贝利发明了防冻太阳能热水器。
它由两个独立的集热器循环系统、贮水箱和供水系统组成,集热器的管路与贮水箱内的盘管相连。
使用酒精混合物的防冻液和水作传热工质,分别在集热器和贮水箱内的盘管中循环,从而不断地加热贮水箱中的冷水。
这一发明同样具备了现代双循环防冻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思想雏形。
这种防冻太阳能热水器曾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仅1920年一年就曾销售了1000多台。
随后的几十年间,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由于廉价矿物燃料的大量开采利用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则少有进展,几乎停滞了30年,太阳能的应用也大都集中在太阳能蒸汽机和早期的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其特点是技术水平低,应用领域十分局限,规模很小,进展缓慢。
二战之后,太阳能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蜜月期,在下一篇里我再详细介绍,本篇就说到这里。
(未完待续)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