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唐山老字号——开平巨商赵岚及其“瑞”字号(三)《德成面粉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节能风电   作者:海上风电   浏览次数:125
核心提示:唐山随着开滦煤矿的不断发展,商业日渐繁荣,到民国时期,唐山的厂矿和中小企业日趋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从而也带来对粮食的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饮食业、糕点业对面粉的需求量逐步加大,推动了各类粮食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在这些企业中,规模最大、开办最早的机器加工面粉厂——德成面粉厂1924年投入生产。(德成面粉厂厂门 绘画:赵以松)德成面粉厂位于唐山沟东三官庙街,初创时工人只有23人,到1928年工人增加到48人。全厂占地7亩,共计48间房,总价值10000银元。(德成面粉厂俯视 绘画:赵以松)此厂配置了3台美国产

   

唐山随着开滦煤矿的不断发展,商业日渐繁荣,到民国时期,唐山的厂矿和中小企业日趋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从而也带来对粮食的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饮食业、糕点业对面粉的需求量逐步加大,推动了各类粮食加工企业不断发展。
在这些企业中,规模最大、开办最早的机器加工面粉厂——德成面粉厂1924年投入生产。
(德成面粉厂厂门 绘画:赵以松)德成面粉厂位于唐山沟东三官庙街,初创时工人只有23人,到1928年工人增加到48人。
全厂占地7亩,共计48间房,总价值10000银元。
(德成面粉厂俯视 绘画:赵以松)此厂配置了3台美国产复式制粉机,1台100马力锅炉蒸气引擎动力机器,主要产品是加工以小麦为原料的面粉,副产品是麦麸。
该厂生产的面粉中以绿丹凤、蓝丹凤、绿龙头3个品牌面粉质量最好,年产量达到22万袋~23万袋。
白袋面粉质量较差,年产量为7200袋,麦麸产量约4.6万担,可用作贫民食品及牲口饲料。
产品主要销售到唐山市内、开平、古冶、丰润、滦县等地,也远销至口外热河一带,并沿着北宁铁路销售到锦州一带,赢利最多的一年是1928年,净利润达到40000~50000元左右,效益颇丰。
(绿丹凤牌面粉广告 收藏:周同年)德成面粉厂是股份制企业,最大的股东是唐山三大商号之一的“瑞”字号创始人赵岚,他持有该厂股份的50%。
此厂因种种原因,曾多次变更股权和经理。
建厂初期资本为100000银元,创建人是安子瑜、赵明仁、史烛生等人。
“德成”面粉厂经理是王何宸,他精明强干、经营有方,但是在经营中也遭遇过重重困难。
当时在唐山经营“德成”面粉的本地商号共有30余家,除此以外,购销面粉的商号还有:赵各庄的华丰公司,古冶的益昌恒、益昌号、大昌兴、永盛号等。
在“德成”开业初期,唐山面粉市场竞争激烈,当时在唐山面粉品牌中,红桃粉、绿桃粉、蓝丹粉、兵船牌长期占据着市场,而绿丹凤粉、蓝丹凤粉与这些面粉比起来,则不但质量低,价格高,产品经常滞销积压,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只有在市场面粉供不应求时,“德成”面粉厂才勉强松一口气。
(兵船牌面粉广告 收藏:周同年)而且唐山周边不是大片的产麦区,原料多靠长途采购运输,因交通不便,原料时断时续,不能正常连续不间断地正常生产,还加大了成本。
此外,“德成”开业后,适逢军阀混战,终年遭受名目繁多的横征暴敛,加之官方和地方势力欺负百姓,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经营。
日本侵华期间,“德成”一度只加工玉米面、高梁面,设备大材小用,大大降低了使用的价值,连续几年生产经营不景气。
“德成”面粉厂自开业至解放前夕,虽有时赚点钱,但更长的时间仅能勉强维持现状,有时甚至亏损,导致资金周转困难,需要再准备资金,但有的股东无力再投入,因此而更换新的股东,再加上经营上受阻,便更换经理。
从开业到解放前的24年间,股东、经理、生产组织变更了十数次。
1948年唐山解放后,唐山的城乡秩序逐渐恢复,原料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