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吴证券,曾朵红、谢哲栋)1. 平台型电力设备强企,产品扩张+强管理跨越周期1.1. 电力设备优质民企,平台化助力基业长青29 年电力设备产品布局,平台型电力设备龙头羽翼渐丰。
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于 1993 年在上海交大创办,至今 29 年历史。
公司于 2004 年在深交所上市以来,从电力监 测设备单一产品出发,逐步发展出包括高压开关、互感器、电容器、电抗器、变压器、 电力电子设备、变电站继电保护&监控系统等一次、二次电力设备全系列产品;同时, 开展海外电力工程总包业务近 10 年,并外延拓展超级电容、汽车电子等新品类。
复盘公司历史业绩表现,产品及市场“1 到 N”的拓展卓有成效,国内电力设备业 务二度腾飞,海外方兴未艾:1)1993-2002 年起步积累期:1993 年 12 月公司设立,从避雷器在线监测起家,1996 年推出 XHK-I 型消弧线圈自动调谐及接地选线成套装置,正式进入电力设备制造行业。
2)2003-2007 年专业发展期:2004 年 8 月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该阶段电网网 架建设如火如荼,投资额 CAGR 近 30%。
公司借助前期技术积累,到 2007 年前逐步形 成了线圈类(消弧线圈、互感器、电抗器)+开关类(断路器+隔离开关)两大产品阵列, 跟随电网行业强β,迎来高速增长期。
3)2008-2015 年多元发展期:网架建设基本完善,电网总投资额趋稳、智能电网、 特高压相关投资结构性高增。
该阶段,1. 公司专注电气设备领域不改、发展多元产品体 系:2007 年定增募投 GIS 项目,并投资收购思源清能、弘瑞自动化,涉足 GIS、电力电 子、二次设备三大新领域(上述产品都是传统电网、智能电网的核心设备)。
2012 年进 入新品业绩“收获期”。
2. 面对日益增长的产品 SKU 及团队人员,公司着重开展组织变 革,深化集团化管理,学习华为等领军企业、培育“端到端”流程化运作能力。
4)2016-至今提升跨越期:公司继续巩固多元业务体系,深化变革成果。
1.内生:2016 年老产品往高端市场延伸(如 GIS 从 220kV 扩至 500kV 市场),并拓展变压器(2018 年收购常州东芝舒电变压器)、高压套管(2021 年新建 RIP 干式套管生产线)、整流器 (2018 年收购上海整流器厂)、汽车电子(2018 年 2 月成立稊米汽车)、储能电池(2021 年向思源电池公司增资)等新品类。
2.外延:2017 年公司增资烯晶碳能电子科技无锡有 限公司布局超级电容领域,2018 年公司 10 亿元增资上海集岑布局 IC 领域,2020 年投 资杭州天铂云科光电&上海陆芯电子(IGBT)。
自此,公司已初步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上游(芯片、IGBT)、中游(电力设备为主、兼有汽车电子)、下游(EPC)。
结合 GIS、 电力电子等业务成长壮大历程,我们预计未来 3-5 年,新业务有望开花结果。
业务总结:四大电力设备品类+工程总包。
截至 2021 年,思源电气已形成开关类、 线圈类、无功补偿类、智能设备(二次设备+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四大品类产品,2009 年开启动的海外设备出口&EPC 业务,目前也已形成较大规模,业务布局逐渐完善。
公 司未来的增长点,来自于产品线的持续延伸(老产品进入高端市场+新品类从 0 到 1)和 海外市场的开拓。
1.2. 1 到 N 成长跨越行业周期,积累内功优化盈利能力经营稳健,营收、利润持续较快增长。
公司 2021 年实现营收 86.95 亿元,同比+18%, 2005 年上市以来营收 CAGR 高达 19%,远超行业增速(同期国网电网投资 CAGR=9%); 2011 年以来电网投资逐渐放缓的背景下(投资额 CAGR 约 5%),公司通过品类扩张、 提份额等方式,营收 CAGR 仍高达 16%,超越行业增长。
2021 年归母净利润 11.98 亿 元,同比增长 28%,扣非归母净利润 11.12 亿元,同比增长 31%。
2021 年原材料涨价背 景下,毛利率、归母净利率逆势提升,体现公司较强经营管理能力。
考虑到 2009-2010 年等年份处置平高电气股份带来较大投资收益,我们用扣非归母净利润衡量盈利增长能 力,2005-2021 年其 CAGR=17%,紧跟营收增速。
公司订单持续增长,营收与前一年订单基本同步,2021 年在手订单充沛锁定 2022 年高增长。
1)订单交付期基本在 1 年左右,营收与新增订单同步。
公司业务以产品类 为主,从签订到验收全周期 3-12 个月,海外 EPC 订单占比小,其交付周期 1-3 年左右, 综合来看,从订单签订到确认收入接近 1 年。
2)总量上,公司订单 2005-2021 年 CAGR 达 18%(近五年即 2017-2021 年新增订单 CAGR 约 16%)。
2021 年公司实现订单 103.7 亿元(不含税)、同比+23%,因每年订单对下一年营收具备较强指引,基本锁定 2022 年 继续较快增长。
3)结构上,我们认为电网客户订单整体稳健,电网外客户(发电集团、 工矿企业等)及海外订单增长更快。
公司历年目标完成度较高,偏差基本在±10%以内。
我们根据公司在年报披露的订 单&营收目标,计算对应的目标完成度(当年实际营收或订单除以目标营收或订单):订 单完成度在 90%-109%,营收完成度在 90%-117%。
目标业绩的高度确定性,再结合前 文所述“基本盘产品升级,新品上量提份额”的方向,体现公司具备很强战略执行力。
盈利能力领先于同行(可比公司均为一次设备头部企业),具体分析如下:毛利率:2011 年以来基本维持在 30%附近及以上(包括四大类产品毛利率基本在 30%+,普遍超过同行均值)。
2019/2020/2021 毛利率分别为 29.3%/29.3%/30.5%,同 比-0.3pct/持平(考虑会计准则将运费调整入成本,实际同比提升约 3pct)/+1.2pct, 近三年毛利率提升原因如下:1)2019 年起电网公司实施“优质优价”采购政策, 在招投标过程中加强了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并精简供应商和设备种类,市场价格水 平明显回升;2)内部降本一直是公司工作重心之一,公司不断推出新品+升级老产 品,维持此前毛利水平。
净利率:公司持续开展管理优化,销售净利率由 2017 年 6%提升至 2021 年约 15% 水平(2019/2020/2021销售净利率为9.0%/13.5%/14.6%,同比+2.9pct/+4.5pct/1.2pct)。
ROE:2020-2021 年超过 14%。
ROE 优于同行,主要原因是相对更高的净利率、周 转率水平。
平台化管理跑通,内部资源复用程度高。
思源过去显著的经营α得益于较强的平台 化管理能力——2013 年至今,公司陆续完成研发、供应链、销售等环节的平台化建设, 后续将继续推进服务、工程设计等平台化建设,实现公司资源最大程度的复用。
管理层 曾提及“只有比同行管理成本更低,才能赢得成长”、“以规模促效益,规模和专业化相 辅相成”,体现对管理降本的重视。
将管理能力量化来看,随规模扩张、品类增多,公司期间费用率不增反降,侧面反 映平台化成效显著。
从财务结果来看,2017 年起,期间费用率年均以 2pct+的速率下降, 具体来看,公司销售/管理(含研发)费用率由 2017 年的 12.90%/12.30%降至 2021 的 4.77%/9.31%。
研发费用率我们预计长期维持 6-7%水平,以保障内生性增长(重点投入 方向为电力电子、二次设备、中压开关等新品)。
1.3. 股权结构稳定,高管行业背景深厚公司股权结构清晰稳定,公司创始人为实际控制人。
截止 2021 年年报,公司控股 股东、实际控制人仍为董增平先生和陈邦栋先生,共持有公司 29.74%股份,股权结构稳 定。
两位一致行动人技术背景深厚,产品至上。
公司创始人董增平、李霞毕业于上海交 通大学高电压专业,陈邦栋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高电压专业,与公司重技术、重产品的 理念一脉相承。
核心管理人员副总经理杨雯、杨帜华等高管在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均任职 10 年及以上,管理团队稳定。
已开展 3 次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机制。
主要覆盖中层管理及核心技术人员,业绩 目标相对保守确保充分行权,激发组织活力。
2. 电网建设进入新常态,业务“老树开新花”2.1. “十四五”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接入及消纳电力系统分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五大环节,电网公司主要负责后四个环 节的投资运营。
按电压等级由高到低可划分为输电、变电及配电,思源业务领域以中高 压的输变电为主。
电气设备通常由一次&二次设备组成,思源业务覆盖其中绝大多数品类:一次设备通常是以机电设备为主的硬件,直接用于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过程的电 气设备。
包括 1)发电类:发电机;2)变电类:变压器;3)开关类:断路器、隔 离开关、接触器、GIS;4)补偿类:电抗器、电容器;5)线材类:线缆、GIL 等。
二次设备偏软件为主(通常嵌入到硬件里),技术壁垒、盈利能力高于一次设备。
通 过信息技术对一次设备进行监测、控制、保护以及为工作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 指挥信号所需的电气设备,包括监控系统、继电保护、调度系统、仪器仪表等。
宏观电网投资额: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年均电网投资仍将稳定在高位区间,以 应对新能源电源、新型负荷接入对电网带来的冲击。
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能源 系统日益高涨的“清洁化、低碳化”要求,意味着中国必将走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 系统。
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的电网在稳定机理、调度运 行等多方面均将发生深刻变化。
落实到投资额方面,新董事长辛保安提出“十四五”计 划投入 3500 亿美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超市场预期。
我们估计国网“十四五”实际投 资总额有望维持在 2.5-2.7 万亿元,叠加南网公布的 6700 亿元投资额,两网投资额约 3.2- 3.4 万亿元水平。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信号下,2022 年国网计划投资达 5012 亿元,同比增长 8.8%。
我们预计 2022 年将通过电网等基建拉 动 GDP 增长,两网实际投资额有望超市场预期。
中观设备招投标情况:国网招标变化看政策导向,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国网招 标以总量(金额)持稳、结构性变化为主。
我们统计了国网 2017-2021 年变电设备招标 量数据及 2020-2021 年变电设备招标量金额,有如下发现:一次设备各科目招标金额(即 单价)基本持稳,但招标量提升:2021 年除变压器及开关柜总招标金额大幅提升外,其 他设备的招标金额都有小幅的下降,但是招标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多数产品超过 2019 年招标量),我们预计这种招标现象可以侧面反映出国网在“十四五”期间的招标 取向:一次设备招标金额(单价)基本持稳背景下,提升各个设备的分包数及招标量, 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叠加 2021 年国网开始推行的协议库存招标策略,我们预计“十 四五”期间,第三方供应商的中标份额有望提升。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