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作为大唐河南发电有限公司首个光伏示范项目,大唐三门峡发电公司厂区屋顶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较既定目标提前16天完成,成为助力公司“二次创业”、推动地方社会经济绿色发展、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星光不问赶路人今年5月是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因为首次接手光伏项目,经验相对短缺,许多工作在创造性开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项目就是咱们的出路,没有追不到的光,没有路咱们要蹚出一条路来!”项目建设负责人王志军立下了军令状。
如何最大程度提升光照利用率,大唐三门峡发电公司在布设方案上几易其稿、通盘考量,将烟囱和冷却塔等高耸建筑物阴影的影响,作为优化突破口,不断提升投资收益率。
每一次设计上的千丝小动,都牵动着施工工作的万缕大动。
在不断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建设人员需要反复进行实地勘测,140万平方米的勘测面积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8公里的厂区围墙由草木丛生变得路径清晰,200多栋建筑物的图纸被翻阅到边角磨毛。
大唐三门峡发电公司因地制宜,“盘活”一切可利用的闲置区域,甚至走出去“开疆拓土”,努力争取到了围墙外市政建设的排洪沟占地,最终确保了项目17.9MWp的备案总容量未失毫厘。
善优化 见曙光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再次反证出可研初设图的优化空间,项目容量也受到影响,面临“缩水”的窘境。
新旧问题的叠加,并没有减缓三电人追光的步履。
为了跑赢时间,他们迅速组织初设单位和施工图设计单位联合攻坚,进行更加深入的科学分析和计算,逐一攻克影响光伏板布设的难题,竭尽全力保住项目容量,牢牢守住集团公司要求的投资收益率红线。
项目建设人员精打细算,分析出冬至日前后各半个月、一个月和两个月阴影影响下的发电量,进一步优化每块区域的光伏板布设,力争最大程度利用房顶和空地,圈出保证投资收益的可用最大区域。
同时,对比市面上不同功率光伏组件的经济效益,最终确定了发电效率更高的光伏板布设方案。
正当所有人摩拳擦掌准备动工的时候,光伏板涨价的消息又让项目按下了暂停键。
面对市场变化引起的超概算的被动局面,大唐三门峡发电公司虽做好了推倒重来的最坏打算,却也“双管齐下”地结合光伏板市场价格开展新的经济技术论证,确定新的设备选型,最终实现了单位功率和发电效率的双提升。
不追光 成为光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阶段以后,在前期准备工作强有力的支撑下,各环节如火如荼地高效推进。
施工接近尾声时,8月17日,突发的疫情让三门峡地区开始静态管控,再一次扰乱了项目建设的节奏,影响到原定的开关站受电、首批单元并网计划。
为此,大唐三门峡发电公司立即调整思路,重点围绕全容量并网开展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材料、设备,加快光伏支架基础、光伏支架和光伏板安装等现场施工,全力确保10月份全容量并网和72小时试运目标务期必成。
静态管控期间,该公司克服重重困难,为施工人员提供周到服务,在厂区内创造居住和餐饮条件,把所有施工人员从厂外转移到厂内临时办公楼居住,利用职工食堂采买的便利条件,在厂区内就地支起大锅,项目经理、安全员身兼大厨,顺利解决了百余名施工人员的吃住问题。
最终,大唐三门峡发电公司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和干劲提前实现了全容量并网发电的重大里程碑。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大唐三门峡发电公司始终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探索绿色路径,不断为“双碳”战略目标贡献三门峡力量。
(刘新新 王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