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风能太阳能是一次能源吗(风能源于太阳能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电滑环   浏览次数:140
核心提示:今年8月份四川缺电的新闻一度成了热搜,四川是中国的水电大省,导致缺电问题的直接原因是高温干旱极端天气。公开报道显示,四川遭遇了历史同期最高极端高温、最少降雨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水电发电能力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用电需求急剧攀升。一减一增,导致供需矛盾突出。四川省境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有1400多条,将四川推到了水电大省的位置,同样,也让其成为了“西电东送”的重要输出端。在四川的电力结构中,水电的占比高达百分之84,四川水电外送电量约占自身水力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专家在分析四川缺电的原因有

   

今年8月份四川缺电的新闻一度成了热搜,四川是中国的水电大省,导致缺电问题的直接原因是高温干旱极端天气。
公开报道显示,四川遭遇了历史同期最高极端高温、最少降雨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
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水电发电能力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用电需求急剧攀升。
一减一增,导致供需矛盾突出。
四川省境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有1400多条,将四川推到了水电大省的位置,同样,也让其成为了“西电东送”的重要输出端。
在四川的电力结构中,水电的占比高达百分之84,四川水电外送电量约占自身水力发电量的三分之一。
专家在分析四川缺电的原因有这样一些观点:1)四川能源转型的方向没错,更不能走“回头路”;2)四川能源转型不是“太快”而是还“不够快”;3)暴露出四川在输电通道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盲点;4)当然,还有人提出四川水电都支持外省了,就是不考虑全国一盘棋的问题,这个观点也不值一驳,给外省供电也是四川的重要经济能力,如果丰水期,不外送岂不是浪费,更影响四川经济发展。
2021年9月,辽宁也发生缺电事件。
辽宁缺电达到严重缺电二级橙色预警水平,当时,“连个通知都没有,(电)突然就停了”“红绿灯也停了,堵车很严重”“正在家上网课,时不时停电断网,没法上学了”等报道不绝于耳。
“东北限电”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东北地区近日遭遇的供电紧张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辽宁缺电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是由于风电骤减等原因。
四川和辽宁缺电的根本原因,就是绿色能源的先天缺陷。
中国是世界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第一大国,技术也非常先进。
我们这样的基建狂魔都会遇到缺水、缺风等问题,其他国家更不用说了。
水电、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都是绿色能源。
不管是水电还是新兴的风电和太阳能,从本质上都是靠天发电,而且风能、太阳能电还被称为垃圾电,就是超级不稳定的意思。
其实很简单,不需要特别的专业分析大家也能够理解。
风不是24小时同等风力,更是在不同季节完全不同。
夜晚没有太阳光,白天太阳光周期变化,早晚弱,中午强,同时太阳能受天气影响很大,阴天下雨就无法发电了。
所以风能和太阳能很难和我们日常的用电需求匹配,而且这种不稳定的电能,给电网的输配电带来非常大的问题,所以风能太阳能发电才被称为垃圾电。
我们很容易想到使用储能、储电技术解决电力不稳和发电和用电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储能技术主要有:抽水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虽然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应用,但是,远远满足不了储能需求。
原因很简单,这两项技术也是一个靠天吃饭的技术,要找到合适的地形开发抽水储能,找到合适的洞穴开发压缩空气储能,受地理条件限制,局限性非常大,总体可利用的开发的储能规模很小。
压缩空气储能还有一个能量转换效率的问题,只有40%的转换效率。
抽水储能技术,可以达到80%的能量转换效率。
还有一种储能技术,即使利用电池,包括淘汰的动力锂电池,分级解决储能问题。
我们从新闻中就知道,纯电动汽车电池的储电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更解决不了发电厂的天量电能存储问题了。
电能的未来在于核电,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能是裂变核电。
世界大国都在加大核聚变发电的研究,国际合作也非常多,但是,核聚变发电一次次的跳票。
现在,最乐观的估计,核聚变发电至少要50年后才有可能。
核电最重要、最核心的关键点就是解决靠天发电的问题。
核电才是人类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的最根本最长久的解决方案。
核燃料能量密度大,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要补充30吨左右的核燃料,而同样规模的烧煤电厂每年要烧煤300万吨,相差10万倍。
核电技术成熟,发电效率高,发电成本低。
公众首先关心的问题就是核电的安全问题,这也是常常被炒作的最厉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核电的开发利用,影响人类能量获得技术的进步,也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其实目前核电是非常安全的。
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非常成熟和先进,有国和一号和华龙一号两套方案,我国三代核电安全规范要求大规模放射性释放频率小于百万分之一,我们平时讲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这里已经不适用了,简单理解就是核电站运行100万年以上,才会发生一次大规模放射性泄露。
非常安全了。
公众对核电的恐慌一方面源于不了解核电技术,另一方面就是媒体的对核电事故的不实的过份的炒作,第三就是对核电科普宣传不够,第四就是其他电能获取方式也有各种风险问题,但是很难获得关注。
就像我国每年车祸死亡6万多人,很难引起关注,但是飞机一次事故就轰动全国,甚至全世界。
第四代核电的安全性是物理原理上的安全,就是按照物理原理,第四代核电就没有发生堆芯融毁的可能,当然就更不会发生大规模放射性泄露。
这里就不去解释其工作原理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核材料的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