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挖掘电动汽车储能价值,已完成应用平台及小功率直流充电桩开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电设备   浏览次数:119
核心提示:【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储能网讯:通过坚持创新驱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不断完善车联网平台相关应用,推进储能在用户侧的发展,探索人-车-桩互动的新路径,释放出了设备、信息、能源互联互通的巨大潜力。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就是其中的一个具体场景应用。“V2G技术利用电动汽车自有电池的储能特性,实现了需求侧管理,增强了电网的灵活性,利用峰谷价差削减用电成本,同时也可以作为应急电源,满足了各项生活用电需求,更清洁、高效且成本更低。”全生明表示。3月3日,一场特殊的签约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储能网讯:通过坚持创新驱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不断完善车联网平台相关应用,推进储能在用户侧的发展,探索人-车-桩互动的新路径,释放出了设备、信息、能源互联互通的巨大潜力。
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就是其中的一个具体场景应用。
“V2G技术利用电动汽车自有电池的储能特性,实现了需求侧管理,增强了电网的灵活性,利用峰谷价差削减用电成本,同时也可以作为应急电源,满足了各项生活用电需求,更清洁、高效且成本更低。
”全生明表示。
3月3日,一场特殊的签约仪式在七家公司同时进行。
在这个名为“创新商业运营 推动新能源车消费”专项行动的云签约仪式上,签约方因为疫情并未见面。
依靠视频直播,国网电动汽车公司与比亚迪汽车、上汽乘用车、奇瑞新能源、广汇汽车、白驹逸出行、什马出行六家合作伙伴,共同签订了累计超过4万个“车电服务包”的销售意向协议。
据了解,此次合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创了“车电包”与车辆销售一体化运作的合作模式,将拉动超过4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与消费,预计产值将达50亿元。
其中,首批800辆电动汽车订单,将直接带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与消费规模超亿元。
“依托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创新探索的‘即插即充、无感支付’技术,我们将不断扩大‘车电服务包’应用范围,尽自身最大努力发挥产业链关键环节带动作用,主动加强上下游协同联动,支持行业企业复工复产,帮助行业企业共渡难关。
”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全生明说。
全生明所说的“即插即充、无感支付”技术,将充电操作从原来的5步缩短为1步。
“充电操作过程极其简单,除连接、断开充电枪外,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我们与汽车厂商一起,在此类充电技术上做过很多交流和合作,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通过技术升级及硬件改造,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将完成存量充电桩全面支持即插即充技术,提升用户充电服务体验。
“即插即充、无感支付”技术只是国家电网充换电领域创新的一个表现。
通过坚持创新驱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不断完善车联网平台相关应用,推进储能在用户侧的发展,探索人-车-桩互动的新路径,释放出了设备、信息、能源互联互通的巨大潜力。
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就是其中的一个具体场景应用。
“V2G技术利用电动汽车自有电池的储能特性,实现了需求侧管理,增强了电网的灵活性,利用峰谷价差削减用电成本,同时也可以作为应急电源,满足了各项生活用电需求,更清洁、高效且成本更低。
”全生明表示。
要实现V2G,带有V2G功能的双向智能充电站或者充电桩必不可少。
目前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已经完成了V2G应用平台及小功率V2G直流充电桩的开发,与相关车企也联合开展了V2G功能定制车的研发。
今年,国家电网正逐步推进V2G项目,将探索出成本合理、业务高效的市场化运营新模式。
充电桩是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等诸多新型技术的集成融合,技术升级速度快,市场竞争激烈,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从科研到应用的全产业链优势。
为此,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和科研资金投入,打造国家级充电技术创新平台,提升电动汽车等灵活负荷资源的调度能力,有效服务电网运行;注重加强与电动汽车制造、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企业的交流合作,联合攻克基础交叉技术,积极推动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标准国际化,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原标题:打造国家级充电技术创新平台 挖掘新能源汽车储能价值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