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9月15日,白宫发布声明称美国能源部、内政部、商务部和交通部联合启动了一项“漂浮式海上风电行动计划”(Floating Offshore Wind Shot),旨在开辟传统底部固定式风力发电装置无法到达的新区域,扩展拜登政府的海上风电雄心,并推动美国在漂浮式海上风电设计、开发和制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该计划包括:首先,重点在平台制造、海洋工程和浮式风机领域进行集中研究、开发和示范,目标到2035年将漂浮式海上风电的成本降低70%以上,达到每兆瓦时45美元。
(与之相较,2021年美国底部固定式海上风电项目的平均成本为每兆瓦时84美元)。
其次,在拜登政府到2030年部署30吉瓦海上风电的目标基础上,促进深水漂浮式风力发电技术部署的租赁区域开发,目标到2035年部署15吉瓦的漂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超过500万美国家庭供电。
最后,拨款5000万美元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支持,包括为ATLANTIS计划(旨在研发轻质漂浮式气动涡轮机)第二阶段投资3100万美元;设置“漂浮式海上风电就绪奖”(FLOWIN),提供685万美元奖金促进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等等。
前沿战略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甄:目前海上风力发电已经成为全球众多地区的重要清洁能源选项。
但绝大部分海上风力发电设施都固定在离岸较近的海床上,而约80%的海上风能资源都蕴藏在水深超过60米的远海。
迄今为止,全球仅部署了0.1吉瓦的漂浮式海上风电,而底部固定式海上风电的部署量超过50吉瓦。
由于突破了海水深度、海床条件等的约束加之漂浮式平台的安装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各国纷纷开始布局新兴的漂浮式海上风电领域。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数据,预计从2030年起,漂浮式海上风电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在拜登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蓝图中,海上风电一直是重要组成部分,但近海布局的风电项目进展缓慢,仅有位于罗德岛和弗吉尼亚海岸的两个小型风电场处于运营之中,此次拜登政府另辟蹊径,多措并举布局漂浮式海上风电领域,力争使美国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
除促进租赁区域开发和资金支持等一系列本土激励措施之外,美国还将积极争取国际合作。
世界范围内,欧洲在海上风电部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以挪威、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已率先布局漂浮式海上风电,今年4月,美欧双方还举办了海上风电高层商务论坛,因此欧洲将是美国开展合作的重点,美欧合作将对全球海上风电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目前在海上风电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上均排名靠前,但漂浮式海上风电开发尚处于样机试验示范阶段,推动中欧在深远海风电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对我国早日在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与工程经济性方面实现突破具有重要意义,中欧双方目前也已成立“中欧漂浮式海上风电合作论坛”等合作机制。
但美国的介入将会给中欧合作带来不确定性,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中国未来在争取同欧洲国家合作方面或将面临阻力。
此外,中国风电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仍然较低,据伍德麦肯齐(Wood Mackenzie)2020年数据,维斯塔斯、通用电气、西门子歌美飒、Nordex和Enercon几乎占据了海外市场92%的份额。
而且未来随着美欧在漂浮式海上风电等新技术领域积累与突破,美欧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或将进一步突出,中国风电产业谋求更广泛的海外市场势必不会一帆风顺。
中国应厘清海上风电行业“走向深海”和市场格局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