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双轮驱动显成效中国核电年归母净利大增三成至亿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力发电   作者:风电招聘   浏览次数:152
核心提示:从钻木取火,到石油煤炭;从水力风力,到光伏核能......能源产业变革是一件贯穿人类历史,亦与每个普通人息息相关的事情。近年来,出于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实现节能环保、提高能源效率等多重考虑,大力推进并加速落地以电力为主要载体的清洁能源,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基于此背景,水、风、核、光相关行业龙头公司,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助力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亦能够分享变革带来的红利,形成良性驱动。中国核电(601985)正是代表性先锋企业之一。一方面,作为中核集团控股的核电企业,中国核电继承了深厚的核工业技术优势和核安全

   

从钻木取火,到石油煤炭;从水力风力,到光伏核能......能源产业变革是一件贯穿人类历史,亦与每个普通人息息相关的事情。
近年来,出于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实现节能环保、提高能源效率等多重考虑,大力推进并加速落地以电力为主要载体的清洁能源,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基于此背景,水、风、核、光相关行业龙头公司,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助力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亦能够分享变革带来的红利,形成良性驱动。
中国核电(601985)正是代表性先锋企业之一。
一方面,作为中核集团控股的核电企业,中国核电继承了深厚的核工业技术优势和核安全文化底蕴,在我国核能的安全运行、稳步发展中扮演着着开拓者和引领者的角色,核电运行水平位居世界先进行列;另一方面,其还积极落子风电、光电业务,与核能业务在技术、资金、产业链、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协同互补优势。
两翼齐飞、双轮驱动的战略布局下,2021年,中国核电实现营业收入623.67亿元,同比增长19.30%;实现归母净利润80.38亿元,同比增长34.07%;资产负债率69.42%,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同时,中国核电计划派送现金红利28.27亿元,折合每10股1.5元(含税)。
助力“双碳”优势凸显 中国核电引领核能安全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问题逐渐成为科学界的关注点;1990年代开始,国际社会不断尝试关于应对该问题的制度谈判,此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为人熟知的协议相继问世。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同时迅速推进具体政策、措施:如同年12月,“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的目标提出;次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市;10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出台。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再度强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并“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引导之下,截至2021年末,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8亿千瓦,同比增长7.9%;核电全年发电量为4,071.41亿千瓦时,同比上升了11.17%,占总发电量比重为5.02%。
作为我国核电“双龙头”之一的中国核电,2021年全年发电1,82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1%,创历史新高。
其中核能发电1,731.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1%;非核清洁能源(风电、光伏发电)发电95.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69%。
与此同时,截至2022年1季度末,中国核电控股的在运核电机组共25台,总装机容量达到2,371万千瓦,约占全国商运核电机组的43.52%;控股在建核电机组6台,装机容量635.3万千瓦。
根据《中国核能发展报告》预测,到202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70GW;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和有关机构同时预测,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占比有望达到10%左右,实现翻倍,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与此对照的是,受国外经济形势低迷影响,截至去年末,全球共有437台在运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为3.89亿千瓦,同比出现了小幅下降。
而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为代表的核电机组已安全发电超30周年,并获得了许可证延续20年,彰显了中国核电卓越的安全运行技术水平。
2021年,中国核电继续保持各核电及风电、光伏机组安全稳定运行,6台在建核电机组六大控制良好受控,福清核电荣获全国质量奖,三门核电一期工程荣获全国优质工程金奖。
且随着国际一流水平的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分别于2021年、2022年投入商业运行,拥有新技术、新产品的中国核电,将继续承担我国核电安全发展、创新发展的主力军角色。
2022年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一次性核准包括中国核电投资的三门3、4号机组在内的六台核电机组也彰显了我国对在在安全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的方针的坚定执行。
“风光”业务增长迅速 多线路助力能源结构优化由于后发优势和经过30多年的接续奋斗,中国核电在国内,乃至世界核能领域,已具有比肩世界一流的技术、管理、运营水平,鲜有人注意到,其风能、光能业务也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2020年,中国核电在收购控股股东中核集团旗下的新能源产业专业化平台公司——中核汇能的基础上,完成了非核清洁能源平台整合与跨越式发展。
2021年,其非核清洁能源全年累计发电95.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69%;其中光伏发电量49.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77%,占全国光伏发电量3,270亿千瓦时的1.52%;风力发电量45.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占全国风力发电量6,556亿千瓦时的0.69%。
风能、光能与核能业务,在地址选择、部分技术、运营维护、资金使用、企业管理等方面,均能够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中国核电各类优势,实现“1+1>2”的效果。
更加重要的是,根据中国核电的《“十四五”综合发展规划》,公司“十四五”风光装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42%,如上图所示,在国内主要公司中处于领先位置。
与核电一样,风电、光电同样会在“双碳”目标落地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以光伏为例,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过去五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从2016年底的7,742万千瓦,提升至2021年底的3.06亿千瓦,增长超四倍;另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我国光伏总装机规模将达到7.3亿千瓦,再度翻番。
业内人士指出,广阔的赛道叠加公司产能(装机量)的快速提升,可以预见,中国核电正在从先进的核能企业,向一流的“清洁能源”综合供应商转变,实现业务相关多元化,拓宽企业护城河的同时,也为我国能源机构的优化发展,贡献了自己更多的力量。
放眼未来 积极开展敏捷端新产业探索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能源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蕴含着大量的痛点与机遇。
为此,中国核电开始拓展第三大产业——敏捷新技术投资,并通过提出敏捷端投资平台一体化运作方案,完成了产业发展顶层策划,以达到及时、准确、高效追踪产业热点,突破技术难题,培育新业务增长点,保持行业领先等目的。
过去一年,中国核电已与7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公司、投资机构进行广泛对接,全面深入分析潜在投资领域,明确了第一批重点产业方向,并对相关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尽调或科研工作,迈出了敏捷端产业开发坚实的第一步。
例如储能,作为新能源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中国核电已设立专业团队在密切跟踪相关领域的商业机会。
当然,无论是成熟的核电业务、新兴的“风光电”业务,还是产业机会的把握,都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撑。
2019年、2020年、2021年,中国核电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66.7亿元、311.3亿元、356.1亿元,造血能力一直十分强劲;资产负债率则从2019年末的73.95%一路下降至2021年末的69.42%,资产结构不断优化;并且,公司融资成本常年保持在市场最低水平。
截至2021年末,中国核电还手握130.64亿元货币资金,为旗下产业多路并进,三军齐发,提供着强力保障。
复盘中国核电2021年发展,还有一件事情应该被注意到:2021年12月,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一期)正式运营,供暖面积达46万平方米,对应近4000户居民。
作为我国南方地区首个核能供热项目,这不仅仅是中国核电对于自己业务范围进行的有效延伸与探索,而且对我国广大南方地区来说,无疑是一个惠及民生的好消息。
实现了公司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共赢,体现了中国核电作为央企及市场化上市公司两个身份的有机统一。
业内人士指出,进入2022年后,不稳定的世界局势,给我国能源安全再一次敲响了警钟,高度依赖进口的化石燃料,更加凸显了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中国核电等能源领域龙头企业来说,更广阔的舞台与更重的责任,同时到来。
本文源自发布易

 
关键词: 风电网 风力发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