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大规模降雪(强降雪天气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招聘   作者:海上风电   浏览次数:108
核心提示:新华社北京延庆2月13日电 题:大风降温降雪,看雪上项目如何应对天气变化  新华社记者  12日起,北京冬奥会各赛区开始经历一波大风、降温、降雪天气。对天气变化较为敏感的雪上项目主要分布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冷空气来袭,两赛区各场馆如何应对?  预报准确是前提  开赛前,延庆、张家口两赛区均已经构建了高精度的天气观测网络,预报员提前多年进行实地预报训练,目前可为赛事提供精准的预报服务。  以部分场馆为例,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建设了21套自动气象站;张家口冬奥核心气象观察站网由19套设备组成,覆盖国

   

新华社北京延庆2月13日电 题:大风降温降雪,看雪上项目如何应对天气变化  新华社记者  12日起,北京冬奥会各赛区开始经历一波大风、降温、降雪天气。
对天气变化较为敏感的雪上项目主要分布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
冷空气来袭,两赛区各场馆如何应对?  预报准确是前提  开赛前,延庆、张家口两赛区均已经构建了高精度的天气观测网络,预报员提前多年进行实地预报训练,目前可为赛事提供精准的预报服务。
  以部分场馆为例,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建设了21套自动气象站;张家口冬奥核心气象观察站网由19套设备组成,覆盖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和国家冬季两项中心。
这些台站可实时监测和收集气温、风速等天气要素信息。
  “每小时,计算机根据这些数据生成气象预报产品。
预报员修正后,提供给赛事组织方。
”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延庆赛区气象服务组副组长时少英说,高山滑雪赛场可对分布在不同海拔的赛道关键点做出有针对性的预报。
“在风速、降雪量或者能见度等要素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国际雪联会要求我们实时给出预报,这就不是每小时出一份预报的事了,而意味着我们在现场要随时对天气进行预判。
”时少英说。
  6日,高山滑雪男子滑降项目比赛已因强阵风延期过一次。
时少英说,这是由国际雪联官员等组成的赛事裁判委员会做出的决定。
而此番天气变化对高山滑雪场地的影响主要以降雪造成的低能见度和强阵风为主;由于高山滑雪的比赛时间较短,降温不会对运动员造成太大影响。
赛期是否调整要以裁判委员会决定为准。
  “我们已留出了备选日,应对可能的赛期变化。
”国际雪联新闻传播总监珍妮·维德克说。
她还表达了对中国气象团队的赞许:“他们的预报一直很准确,值得我们信任。
”  变天了,雪怎么办?  高硬度的冰状雪是赛事用雪的标准。
根据国际雪联规定,降雪后,竞赛场馆需要对自然雪进行清理,保证赛道雪质。
  通俗来说,线路平整工作就是由平整人员脚踩雪板,以横滑降方式将自然降雪清理出雪道。
12日至13日的降雪让线路平整人员的工作量陡增。
  “平时我们都是早上五点上山,这几天要随时待命,给选手创造出适合比赛的雪况条件。
”高山滑雪国内技术官员侯家欢说。
  而在跳台滑雪、越野滑雪等比赛场地,降雪后需要用吹雪机对雪槽等进行清理。
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主任郭英介绍,“雪如意”已准备好了21台吹雪机,国家越野滑雪中心12日则进行了暴雪吹雪演练。
  目前,两赛区的比赛用雪准备充足。
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山地运行场地经理魏庆华说,场地从2021年11月初开始造雪,前后用七周完成。
山地运行团队每天夜间进行五个小时塑形工作。
  “比赛需要雪质稳定,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再造雪。
为应对极端情况,我们在三个赛场准备了超过10万立方米的储备雪。
”魏庆华说。
  后勤保障团队随时待命  低温环境下的电力保障、大型设备运行和医疗救援是极端天气应对工作中的难点。
张家口核心区冬奥电力保障团队对奥雪、云顶、古杨树变电站开展特巡特护,加强对变压器、GIS、融冰融雪设备等设施的检查。
  越野滑雪被称为“雪上马拉松”。
由于比赛时间长,降温对运动员的比赛体验影响更明显。
赛事医疗保障组每场赛前都会根据比赛类型、赛道长短等合理布置医疗补给点位。
  “一般每场会布置五个点,安排在运动员最易受伤的地方。
每个点的救援小组由4人组成,组长、医生、护士还有一名英语志愿者。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医疗官高宇说,“运动员受伤、突发疾病、失温时,配有保温毯,可第一时间开展现场救治。
”此外,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还设有20摄氏度的恒温屋。
  风对跳台滑雪的比赛成绩影响很大。
古杨树场馆群设施经理王敬先介绍,场馆所处山谷的自然落差有130多米,两边的山能屏蔽或减弱风力;而后期的防风网建设,更是将场地起跳区域的风速降到了4米每秒以下。
  在“雪飞燕”,自动气象站遇到极端天气时,其风传感器有可能被冻住,导致机械风数据缺失;太阳能电池板如被雪覆盖,设备将无法正常取电。
一支7人的外围气象服务团队需要随时巡查和检修。
  副队长高猛介绍,团队每次都要穿着冰爪在陡坡上攀登,还时常要背负几十斤的电池等设备。
“这几天又下雪了。
对于可能出现的隐患点,我们心里都有谱了,有信心为冬奥会做好气象服务保障。
”高猛说。
(执笔记者:王沁鸥;参与记者:卢羡婷、夏子麟、杨帆、郭雅茹、夏亮、孙哲、王浩宇、李春宇、倪元锦)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