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布提振,储能概念股22日盘中发力拉升,截至收盘,通业科技“20cm”涨停,科泰电源涨约11%,鲁银投资、圣阳股份、粤水电、冠城大通等涨停,王子新材、湘潭电化、松芝股份、研奥股份等涨幅超5%。
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布近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
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逐步成熟;氢储能、热(冷)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
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方案》提出,积极开展区域性储能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新型储能政策机制改革试点,推动重点区域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结合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加快青海省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河北、广东、福建、江苏等地首批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跟踪评估;统筹推进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新型储能发展。
鼓励各地在具备先进技术、人才队伍和资金支持的前提下,大胆先行先试,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示范和应用。
培育和延伸新型储能上下游产业,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骨干企业,积极推动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发展。
吸引更多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要素向新型储能产业集聚,着力培育和打造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结合资源禀赋、技术优势、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等条件,推动建设一批国家储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促进新型储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市场化高质量发展。
《方案》还提出,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
在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如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等,以及其他新能源高渗透率地区,重点布局一批配置合理新型储能的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推动高精度长时间尺度功率预测、智能调度控制等创新技术应用,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提升新能源并网友好性和容量支撑能力。
促进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消纳。
配合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研究新型储能的配置技术、合理规模和运行方式,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支撑大规模新能源外送。
有分析指出,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这意味着在未来3年至8年时间里,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将迎来一轮大发展。
产业链将迎加速发展期近年来,国家级储能相关政策频繁出台,助力产业发展。
2020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首批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就可再生能源发电侧、用户侧、电网侧、配合常规火电参与辅助服务等4个主要应用领域共8个项目开展示范。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2021年9月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达到1.2亿千瓦左右。
2021年10月出台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此外,从各省发布的规划、风光开发建设方案等文件来看,较多省份都明确提出了配置储能的要求。
具体来看,新能源配置储能比例大多在5%-20%之间;配置小时大多在2小时,部分省份要求1小时或者4小时。
补贴方面,各地补贴依据和补贴额度差别较大。
各地根据放电量、投资总额、容量电价、调峰等不同指标给予相应补贴,且价差很大。
英大证券指出,近期储能政策频繁出台,及新能源配置储能政策及储能规划12项,储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其他所有储能技术和形式,即新型储能,到2025年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其中,2025年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
同时国网、南方电网陆续发布各自储能发展目标,十四五能源和电力央企有望成为储能项目投资的主力军。
天风证券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迅速,装机规模持续攀升。
国家密集出台相关储能利好政策,持续优化新能源消纳水平。
未来储能规模有望快速扩张,全方位深度参与电力全产业链变革,平衡电力供需波动。
具体标的方面,储能运营标的建议关注文山电力、万里扬、宝光股份,储能EPC标的建议关注南网科技,储能温控标的建议关注高澜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