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物理学基础(第几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网   作者:海上风电   浏览次数:147
核心提示: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由电学方面研究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可以说,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而各国科学家围绕电力进行研究的盛况空前。其中,便有两位天才发明家在电流应用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对抗——这场“电流之战”,注定影响深远。托马斯·爱迪生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我们熟知的伟大发明家。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由电学方面研究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可以说,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而各国科学家围绕电力进行研究的盛况空前。
其中,便有两位天才发明家在电流应用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对抗——这场“电流之战”,注定影响深远。
托马斯·爱迪生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我们熟知的伟大发明家。
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其中,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改进的电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最为显著。
1884年,爱迪生正处于公司盈利、电灯发明获得巨大成功的黄金时期。
这时,一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年轻人带着前雇主的推荐函找到了他。
这个年轻人就是未来在电学领域闻名世界的尼古拉·特斯拉。
特斯拉刚来到纽约,打算去爱迪生的实验室求职。
爱迪生即刻雇佣了特斯拉,并安排他在爱迪生机械公司工作。
特斯拉进步很快,帮公司解决了许多难题。
但是,特斯拉认为向用户供电时,交流电应该比直流电更好,并表示自己可以制造交流发电机。
不过爱迪生不同意特斯拉的观点——他认为直流电比交流电更好、更安全。
1885年,特斯拉提出可以重新设计爱迪生公司里的无效的直流发电机。
爱迪生答应了,并且表示如果能做出来,就给特斯拉五万美元。
结果,特斯拉成功之后,爱迪生说只是开了个“美国式玩笑”。
1886年,特斯拉因与爱迪生在科学理念上的分歧,毅然决然地辞职离开了公司,并自己创建了“特斯拉电灯与电气制造公司”。
从此,特斯拉正式开始研究交流电。
但是,爱迪生的公司靠直流电经营,所以特斯拉便成为了爱迪生最大的竞争对手。
1888年,一位希望能向爱迪生发起挑战的美国企业家乔治·威斯汀豪斯将赌注押在了交流电上。
随后,他邀请特斯拉协助他的公司——西屋公司。
然而,为了能够真正和爱迪生进行较量,西屋公司必然要考虑给工业企业提供交流电动机。
当时工业用电动机用的都是直流电,这种电动机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于是,特斯拉开始为西屋公司设计大型的、高功率和高频率的交流电电动机,从而弥补老式发电机功率不足的缺陷。
19世纪末期,威斯汀豪斯和特斯拉的交流电电动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他们也终于可以将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
获悉特斯拉取得的成功以后,爱迪生意识到了自己将要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何等强大。
于是,他开始了一场针对交流电的诋毁运动。
为了向人们展示这种新型系统假定的危险性,爱迪生在众多记者面前用高压交流电做了一系列可怕的实验,当众用交流电去电击猫、狗以及马,证明交流电没有直流电安全。
作为对爱迪生宣传攻势的反击,特斯拉也在舞台上也进行了很多真正的"电魔术"表演,告诉世人:当不被用在犯罪方面时,交流电是非常安全的。
当这场"电流之战"愈演愈烈之时,美国芝加哥正在筹备一个世界博览会,而主办者希望能寻找到一套可以照亮整个会场的照明设备。
于是,威斯汀豪斯开出了一份极具诱惑力的合同——他试图从爱迪生手中抢到这笔生意。
1893年5月1日,博览会开幕了,特斯拉的交流电点的电灯照亮了整个会场——这是一次属于交流电的伟大成功。
不久后,美国将在尼亚加拉大瀑布建造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而特斯拉的交流电系统由于其经济实惠和便于制造被选中了。
至此,这场“电流之战”达到了最高潮。
事实表明,在许多实际应用领域,特斯拉的交流电要优于爱迪生的直流电。
在这层意义上,特斯拉可以说获得了对抗的胜利。
但是,纵观历史,两位天才的发明与想法都对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交流电和直流电在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两者都是伟大的发明家,都值得历史铭记。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