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做后评估项目中遇到一些风电场实际的发电量比设计发电量低很多,例如黑龙江某后评估项目风电场运行年满发1529小时,可研2300小时、初设2100小时,个别点位发电量过低,其中一台满发小时仅800h。
造成本项目实际发电量低的原因主要有:资源评估有偏差评估过于乐观1测风数据选取不合格该项目测风塔为70m,70m有两个测风仪,设计单位在可研阶段用了其中风速较高的测风仪,根据后续收集的测风资料显示,测风塔风速与设计风速相比有所降低。
2未进行测塔代表性分析该项目在设计阶段风资源分析的工作中,没有对测风塔的代表性进行详细分析,导致风能资源数据的可靠性不高。
对于山地风电场测风塔的代表性分析对风能资源得判断尤其重要,山地风电场一个测风塔的代表半径约3km。
风机轮毂高度选择偏低该项目选用的风机轮毂高度为65m,当时我国风机的轮毂高度有80m左右的。
随着该风电场风机周围树木的生长,它们对发电量和风机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也是导致发电量低的一个因素。
发电量计算软件选取不合理该项目为山地地形,设计阶段选取了更适用于平坦地形的wasp软件进行发电量计算,导致机位排布和发电量的评估都不是那么合理。
微观选址工作不扎实1未进行每个机位的实际踏勘众所周知,微观选址工作就是要充分结合现场的实际地形地貌、地类、行政区划、道路、集电线路走向等现场情况进行逐一机位落实。
但该风电场因为抢工期没有逐一踏勘,微观选址工作粗糙,而且只保留了一个备点,导致机位落实不到位,存在变更隐患。
2机位越界项目实施工程中由于有部分机位跨越县界,为权责分明并考虑工期进度,将跨越县界的7台机位进行移位,由于实施准备阶段只有一个备点,备点不足,同时由于工期紧迫,未对移机方案进行充分论证,也没有相关的设计变更记录,造成较大的风机安全隐患和发电量降低隐患。
随着风电的发展,精细化、个性化设计越来越被重视,可靠的资源分析评价,多方案的机型比选和扎实的微观选址工作是发电量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