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市值千亿的“风电一哥”华锐风电正式步入退市整理期,这也是今年两市首家“面值退市股”。
5月13日早间,ST锐电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受此消息影响,ST锐电迎来连续六个跌停,685万手巨量封住跌停板,早盘期间始终0成交量。
华锐风电报0.59元,总市值仅31.96亿元,较上市首日已蒸发97%。
出道即巅峰2011年初,华锐风电登陆上交所,以每股90元的发行价堪称当时主板“最贵新股”,成为名副其实的“风电第一股”。
2006年成立的华锐风电,2010年即达到了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规模,成为国内风力发电新巨头,甚至试图冲击丹麦维斯塔斯公司全球第一的位置!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ST锐电上市首日股价即告破发,盘中最高88.8元的价格,竟成为其股价的最辉煌时刻,参与打新的小散和机构悉数被套。
回首ST锐电9年来股价走势,上市第二年其股价就已狂跌至7元左右,此后漫长的8年时间里,股价一直十分“稳定”,再也没有高过10元。
在小散股民眼里,ST锐电是不折不扣的“股市绞肉机”,再也没有给他们反弹解套的机会。
2017年,ST锐电就在退市边缘徘徊。
自2018年10月以来,ST锐电更是四度击穿“1元生死线”。
不过又在数次的自救行动中,ST锐电又数次戴帽、摘帽中得以保壳。
只不过,这次ST锐电没能继续扛下去。
上市首年业绩变脸在上市前夕的2010年,ST锐电创造了28.56亿元的惊艳净利润,上市当年的2011年业绩就暴降至5.99亿元。
而后2012年、2013年,接连巨亏5.83亿元、34.46亿元,2015年、2016年再暴亏45亿元、31亿元,其他年份2014、2017、2018年则盈利1亿元-2亿元。
在2012年和2013年连续亏损两年后,公司便被“披星戴帽”。
2014年,公司通过债务重组实现了账面盈利,躲过一劫。
2015年和2016年再次连续亏损,刚刚摘掉一年的“星帽”又戴了回来。
2017年,公司通过处置资产和索赔实现盈利,脱星并未摘帽。
ST锐电发布的2019年年报称,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10.3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227.57万元,同比减少82.52%;基本每股收益0.01元,同比减少66.67%。
2020年一季报显示,公司2020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8668.22万元,同比增长1.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8.74万元。
这背后是整个国内风电行业步入拐点,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安全事故频发和弃风限电等一系列行业问题的出现使得整个风电行业遍尝苦楚。
抱残守缺、保守经营是很多同行的保身之策。
但华锐却在这时选择扩大员工规模和基地建设,在两海战略(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上孤注一掷。
逆势扩张带来的诸多问题导致风机大量闲置、高应付账款风险、现金流紧张、产品质量问题……业绩跳水,股价暴跌,终于耗尽了投资人的耐心。
对公司未来发展路径的分歧,将潜藏在华锐风电内部的派系矛盾彻底激化。
日暮西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难的时代。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是谁在裸泳!有句话说得好,“人们往往会高估一年的变化,也往往会低估十年的变化”。
当年风电行业那些筚路蓝缕的创业者和观察者,谁有能想到曾经的“风电王者”今日会沦落至此地步?它花了5年的时间,做到了900亿市值、单股发行价90元的行业龙头、全球第二的超级大企业!后来又花了近6年的时间,将其干到了如今不足50亿的市值、以及单股售价0.59元的股市垫底位置...后记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ST锐电仍有股东196952户,相比2019年三季度,已有5692户股东出逃;相比2019年末,已有1570户股东出逃。
这些股东将注定血本无归。
华锐风电的故事就像是A股市场新股发行的一面镜子——上市前成长性十足,然后高价发行“圈钱”,随后业绩迅速“变脸”,随之而来的则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惨重损失。
遗憾的是,在A股的舞台上,华锐风电的故事,从过去到现在却一直在上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