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整车制造包括动力市场百废待兴 ,与国际发展水平相比更是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40年过去,大部分人恐怕没有意识到,中国自主重型柴油机动力产品市场占比已经超过了6成!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自主重型柴油机动力产品占比64.5%,剩下三分之一的市场,则由美系合资和欧系合资动力产品互相平分,市场比重依次为18.2%、17.3%。
一、中国自主品牌重型柴油机市场占比超过6成说起国内重型柴油机动力品牌,潍柴如果自称第二,恐怕无人敢称第一。
自从2002年成立至今,潍柴通过发动机、变速箱、整车等业务的高端化与全系列并举,如今已然成为国内重卡发动机的领军代表。
在国内众多自主柴油机动力品牌中,潍柴一枝独秀,已经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2017年潍柴重型发动机市场占比高达46.5%。
其次则是锡柴,市场占比达到27.3%。
有道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作为“共和国长子”一汽解放的御用动力供应商,锡柴俨然已经坐上国内重型动力品牌的第二把交椅。
中国重汽的动力发展之路一路走来颇为周折。
就自主动力方面,重汽杭发历史深远,始建于1958年,为我国最早专业生产重型高速柴油机的大型骨干企业,如今已经一甲子了。
除了供给重汽自用之外,还配装江淮等一些整车厂。
2017年,重汽自主重型柴油机跻身市场前三强,市场占比10.1%。
对外合作方面,重汽和潍柴分家后,选择和德国曼合作,打造的MC动力系统赢得市场极高认可,这是后话,体现在后面德系合资方面,一会再说。
同时,2018年9月份,潍柴老大谭旭光重回中国重汽,并称“要用3年时间,成为中国商用车第一”。
如此一来,谭旭光同时掌握了重汽、潍柴、陕汽三大龙头企业的超一流资源,未来中国无论是整车市场还是动力市场,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卡车圈还流行着这么一种说法,叫做南“玉”北“潍”,就是说,南方人更认玉柴,而潍柴在北方更吃得开。
玉柴是动力制造商的前辈了,成立于1951年,可以说是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历史比潍柴都要悠久的多。
事实上,要是论起全部产品体量,将货车、客车、专用车等各类发动机产品算在一起,玉柴应该还在潍柴之上。
不过一般客车用玉柴多,货车用潍柴多,特别在重型货车领域,玉柴相对来说市场认可度较低。
2017年,玉柴重型发动机市场占比为9.1%,远在潍柴、锡柴、重汽之后,位居第四。
以上重型柴油机动力四强就占去了93%的市场份额,而东风风神、华菱汉马、上柴、云内等其他自主动力品牌则瓜分了剩下7%的动力市场。
二、美系合资:说说“康机”的那些事儿作为中国发动机行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美国康明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已经将目标瞄准中国。
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康明斯已经成为中国发动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重型柴油机动力市场,如今比较知名的就有“三康”:东康、福康、西康——对了,就是大家口中的“康机”。
其中,东康成立时间最早。
1996年6月,东风汽车公司和美国康明斯公司以50:50的股权比例,设立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以柴油发动机制造为主要经营业务,主要生产康明斯B、C、L系列机械式和ISDe、ISLe、ISZ系列全电控柴油机。
福田康明斯则晚来了十年,于2008年3月26日正式成立,2009年6月正式批量投产。
福康成立之初主打中国轻型柴油发动机制造生产,然而如今,福田康明斯ISG11升、12升大马力重型柴油机已成为市场上的有力参与部分。
说起来,西安康明斯比福田康明斯还要早两年成立,是由康明斯和陕汽共同成立于2005年12月16日,2007年8月正式投产,是美国康明斯ISM11升重型发动机在北美外的唯一生产基地。
不过,相比于东康和福康的发展状态,西康目前的处境略显尴尬:如果说10年前ISM 11升重型柴油机令人惊艳,10年后,当初的大马力优势正在被众多竞相推出13升机的同行所赶超。
前期缺乏群众基础,后期缺少有效的技术改进,因此西康的发展远不如其另外两位美系兄弟。
2017年,在国内重型柴油机美系品牌市场占比中,东风康明斯占去一半的市场,福田康明斯份额达42%,而西安康明斯和江淮纳威司达则占去了剩余7%的市场份额。
说起江淮纳威司达,由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纳威司达公司共同设立于2012年8月。
然而尽管合作多年,外界无数次传出江淮和纳威司达将推出大排量、大马力的发动机,但是却迟迟没有见动静。
目前江淮和纳威司达合资推出的发动机中最大排量仅为7.2升,这在国内主流动力厂家竞相推出11升、13升大马力产品的角逐中,无疑严重处于劣势。
江淮也看到了这一点,2018年5月11日,江淮与康明斯正式签署协议成立江淮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纳威司达正式退出江淮纳威司达合资公司。
看来,康明斯在中国的合资伙伴中又加入一名叫做“江康”的兄弟。
三、欧系合资:德、法、意在欧系合资企业所占的17.3%重型柴油机市场中,又可细分为德系、法系和意大利系。
其中,德系柴油机动力占去多一半的市场份额,主要是德国曼和道依茨大柴。
1、德系:曼、道依茨大柴回顾中国重汽曼技术的